据说,赵高一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他的母亲也曾因为犯法而被处以刑罚,可见,赵高原来的地位是十分卑贱的。那么,像赵高这样一个地位卑贱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爬到秦帝国中丞相这
首先纠正一个谬误,赵高不是太监,人家是有女儿女婿的人,赵高叛乱,冲进亡国逼死秦二世的就是赵高的女婿阎乐。赵高是“宦人”,并非后代的太监宦官,是为人臣仆的意思。
赵高可以说是毁灭大秦帝国最重要的阴谋家,如果没有赵高,大秦王朝不会灭亡的这么快。赵高的祖上据说是赵国王室的远亲,以至于有人猜测赵高是肩负了颠覆秦朝江山,为灭亡的赵国报仇雪恨的“复仇者”。
赵高干翻大秦,采取了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沙丘之谋,扶持胡亥上位;第二步,假传圣旨,搞死太子扶苏;第三步,怂恿二世实行暴政,失去天下民心。第四步:计斩李斯,逼死二世。
下面详细说说这个过程,大家看完基本上就会知道秦朝是怎么完蛋的了。
第一步,沙丘之谋,扶持胡亥上位;
秦始皇跟后来的隋炀帝有很多相似的爱好,一个是喜欢搞基础建设,盖房子,修马路,筑长城,不是为了拉动GDP,而是为了彰显国力和提高政权的统治效率。第二个就是巡游,秦始皇在位11年,有五年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巡游。目的一个是为了彰显国威,震慑各地豪雄,第二也是到各地封禅山水神灵,因为那时候还是多神崇拜时期,皇帝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跟山神河神搞好关系,有利于国家稳定。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结果到了公元前210年的时候,秦始皇在巡游到沙丘的的时候病死在路上,临死之前秦始皇给太子扶苏写了一封信,要太子扶苏到咸阳参加葬礼,秦始皇有20几个子女,只给扶苏一个人写了信,其中传位的意思不言自明。这封信就落在了赵高手里面。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赵高不但能长官秦始皇的马队,等于御用司机,皇帝的玉玺也由他保管。
秦始皇咽气之后,赵高没有把信件发出,而是和胡亥,李斯商量,伪造遗书,扶持胡亥上位。因为胡亥相当于赵高的半个学生,曾经向赵高学习过法律知识;而先秦时代,一旦改朝换代,以前的丞相大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李斯也有扶持胡亥上位,保护自己既有利益的动机。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谜。
第二步,假传圣旨搞死太子扶苏。
太子扶苏人品不错,为人处世偏向儒家之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提出不同意见,所以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到大将军蒙恬帐下当监军,其中秦始皇也不乏历练太子能力的意思。伪造的圣旨传来,里面的内容是指责扶苏和蒙恬将军没有立下战功,扶苏因为没有能当太子心怀怨恨,要求不孝之子扶苏自杀,要求没有帮助扶苏纠正思想错误的蒙恬将军也自杀。扶苏接到诏书就要自杀,但是被蒙恬劝住,蒙恬说,来一个使者,送了一张诏书你就自杀,过于草率。还是向上面再次请示一下再做打算。这时候使者在外面连连催促,扶苏想了想说:老子让儿子死,还有什么好请示的,傻乎乎的自杀身亡。蒙恬不愿意糊里糊涂的自杀,后来被关押在阳周一段时间,最后一听说自己的弟弟蒙毅也被下狱,知道没有翻身希望,服毒自杀。
第三步,怂恿二世实行暴政,失去天下民心。
秦二世登基之后,赵高进谗言,大概的意思是,虽然胡亥已经当了皇帝,但是胡亥还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朝内还有那么多先帝留下的大臣,他们对于胡亥登基难免心怀不满,存有疑虑,全部是隐患;而且胡亥很年轻,没有治国经验,如果在朝廷上和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员讨论国事,肯定会暴露自己的短处。胡亥觉得有道理,就让赵高代理国政,几乎杀光了所有的王子和公主,10个公子被斩首,12个公主被分尸!前朝老臣遭遇大清洗。同时怂恿胡亥实行严刑峻法,提高地方税负,最后形成的共识竟然是:收税越多越是好官,杀人越多越忠臣。
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老百姓横竖都是一个死字,随后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第四步:计斩李斯,逼死二世。
胡亥登基之后,赵高陷害李斯,说当年沙丘之谋,李斯参与了这场阴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毕竟已经是丞相了,要想满足李斯,必须要给他封王才行。此外还诬陷说李斯的大儿子做三川郡守,和造反的陈胜是老乡,据说当年陈胜造反的时候和他有过书信来往。
胡亥随后让人调查李斯大儿子的政治问题,李斯这才知道赵高想搞自己。于是也向胡亥告状,只可惜胡亥先入为主,和赵高私教更好。最后把李斯交给赵高审判,严刑逼供之下李斯屈打成招,和二儿子腰斩于市。赵高当了丞相之后大权在握,通过指鹿为马扫清所有政敌。最后谎称宫中有坏人,让女婿阎乐带兵冲进王宫,要杀胡亥。
胡亥真是一个傻到冒烟的沙雕。这个时候还谈条件,不当皇帝,当郡王也可以;不当郡王,让我当侯爷也可以,实在不行,你就让我当个小老百姓阿好啊?最后赵高女婿等不及了,大喝一声:为天下人诛足下! 你看这些造反的也够不要脸的,造反就造反,还拉上天下人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胡亥一看,无路可走,只好自杀。24岁就挂了。
总结:赵高为了一己私欲,一步一步通过四步阴谋手段上位,不惜以牺牲秦朝天下为代价,获得丞相大权。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赵高不是太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