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这句话如果换成这样说可能更好,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没做到他所希望的千秋万代。
1.这句话的解析
1.1 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孝公依法治国使得秦国大治;秦惠王得巴蜀粮仓
谢谢邀请。
这句话如果换成这样说可能更好,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没做到他所希望的千秋万代。
1.这句话的解析
1.1 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孝公依法治国使得秦国大治;秦惠王得巴蜀粮仓,破六国合纵;秦昭王远交近攻,摧毁六国中坚力量。秦始皇嬴政在几代先祖不懈奋斗的基础上,完成了最后一击,统一天下。
1.2 秦始皇没有实现大秦的千秋万代
记得秦始皇曾经说过:“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虽然言语如此霸气,但当秦始皇驾崩后,不过短短三年,几百年的基业被毁于一旦。为什么呢?当然和始皇帝后期的昏聩有关。
2.秦朝灭亡的原因
大秦成功的法宝是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这些法宝是否还在沿用?下面将试着通过前后对比来找出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2.1 地理条件
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平王赐其岐、丰之地。秦地被山带河,地势险固,四面都有屏障要塞。秦国将小邑并成大城市,在险阻要塞驻军防守,高筑营垒,封锁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始皇登基后,更是大兴土木,劈开华山为城垣,以黄河为渡口,据守万丈城池,下临深渊,可谓是固若金汤。强弓劲弩把守要塞,精兵良将披坚执锐。
如此说来,地理条件更甚于以前,所以,不能成为灭亡理由。
2.2 人才战略
从秦穆公开始,秦国就致力于人才的引进。从秦穆公五张羊皮购得百里奚,到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起用张仪、司马错、秦昭王器重范睢、白起以及秦始皇任用李斯,明君贤臣的最佳组合将其他君臣离心的六国轻松碾压,从而实现一统天下的伟大目标。
秦始皇后期,沉迷于修仙之术,独居于宫闱之中,大小事情一言堂,忠臣不能进言。股肱之臣李斯和佞臣赵高阿谀奉承,致使秦始皇日益骄固昏聩。
秦始皇驾崩,自私自利的李斯与狼子野心的赵高联手篡改圣旨,杀扶苏,族蒙氏。胡亥即位,贪图享乐,听信赵高之言,将一众忠臣良将斩尽杀绝,以致陈胜吴广起义之时竟势如破竹。难得悍将章邯扳回一城,也终以君臣相互猜忌而投降。
由此可见,人才战略是决定大秦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优良家风
还记得,秦穆公垂垂老矣之时,说道:“大秦男儿,勿忘东出!”经过几代人的消沉,终于迎来了雄心壮志的秦孝公。从秦孝公谋划恢复穆公霸业的那一刻起,秦国几代君王就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此奋斗不已。秦惠王、秦昭王、秦始皇等几代人牢记孝公的教诲,举贤授能,励精图治,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反观,秦始皇后期,弃扶苏不用,溺爱胡亥,优良家风因此戛然而止。以致胡亥即位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敢有不同意见者杀无赦,三年而秦亡。
因此, 优良家风的传承也成为大秦成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依法治国
从秦孝公重用商鞅之日起,秦国几代国君秉持依法治国的方针,皇亲国戚与庶民同罪,秦国大治。
秦始皇后期,赦免赵高死罪,堂堂秦法形同虚设,由此埋下祸端。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之言,更是变本加厉,轻罪重罚,使得天下百姓莫不怨声载道。当陈胜说出“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豪杰群起响应。为什么?苛政猛于虎!
所以,法治也必然决定着大秦的成败。
3.结语:秦朝灭亡的原因
3.1 远贤臣,近小人,人才战略未能延续;
3.2 秦始皇以为高枕无忧,胡亥骄奢淫逸,优良家风荡然无存;
3.3 暴政不是法治,官逼民反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