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

南宋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这个问题国人争论近千年了,今天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个人的看法。先简要叙述一下真假公主这件事的背景。
靖康耻
宋徽宗自不量力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5 12:11:44

南宋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这个问题国人争论近千年了,今天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个人的看法。先简要叙述一下真假公主这件事的背景。

靖康耻

宋徽宗自不量力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和金定“海上之盟”协同攻辽,充分暴露了当时宋军的作战能力,在金军灭辽后又策反辽降将,等于自己撕毁协议,给了金兵借口南下。徽宗想跑,传位钦宗,父子俩胆小自私,罢免李纲,竟然信骗子郭京,致使东京汴梁轻易失陷,靖康耻估计是中原人民最不能接受、最难忘记的耻辱了。

金军俘获了几乎所有宋朝的宗室,徽宗的儿子除第九子康王赵构外全部被俘。虽然十八子信王赵榛逃脱,也组织了十几万义军,但已经被宋哲宗的孟皇后这位伯母立为新君的赵构迟迟没能给弟弟援助,孤立无援奋战一年半的赵榛兵败,不知所终。

赵构一味求和,苟安江南

南宋方面,金军完颜宗翰的五百骑兵就吓得正在扬州宫室和宫女厮混的赵构提了裤子就跑,还是自己找了条小船跑过江了,搞得扬州城一片慌乱,军民十几万人成了金军刀下鬼。跑到杭州的赵构不思北伐雪耻,在朝廷里让主和派和主战派相互制衡,严令岳飞收复失地只准到襄阳,不可继续向北。赵构重用被俘后放回的秦桧为相,和金朝“天眷议和”、“绍兴和议”,甚至还有岳飞的性命,也仅换来二十年和平。如果不是完颜亮阵前被杀,南宋当时就亡了。

这会大家会问,说半天了,这些和真假公主的事有什么关系?公主在哪?其实很有关系,从前面说的这些,应该能大概知道赵构的为人了,公主是真是假全凭他下决断,所以先说说这些背景资料很有必要。

宋宗室及女眷遭遇

回到正题,南宋一味求和,而被掳北去的宋朝宗室怎么样了呢?徽钦二帝再也没回到中原,徽宗居然还和金国女人生下不少孩子,有传说这些孩子中有清朝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宗室女眷更惨,身份高贵,长得又漂亮,自然受辱不少,高宗的母亲韦贤妃在被俘期间的说法不少,有说在“洗衣局”充军妓的,接待数字还极其惊人;有说和柔福帝姬同侍一夫的;有说还和金人生了孩子的,而且还是宋钦宗亲自看见的。

这里讨论的公主就是这位柔福帝姬,她本名赵多富,小名嬛嬛,懿肃贵妃王氏之女。她被俘之后的遭遇不会和韦贤妃差多少,而且还传说她和韦贤妃共侍一夫,韦贤妃的情况她是比较了解的。

真假公主,两个版本故事

公主逃回版本的故事里,柔福帝姬最后被嫁给某金军将领,找机会逃了,途中又遇上诸多不幸,被劫掠为山寨匪眷。宋军剿匪破山寨,柔福帝姬表明了身份,被送到赵构面前。赵构不敢确定,找了一些旧时侍奉过公主的宦官、宫女作证,这才确定了柔福帝姬的身份,进行了封赏,还为她选了驸马。

“绍兴和议”后,韦贤妃被儿子赎回,封为太后,听说柔福帝姬回来了很惊讶,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出现了。据韦太后陈述,柔福帝姬已经在多番受辱后死在北边了,还有知道这件事的宦官能作证。

赵构因母亲的证言,严刑逼供嫌疑人,最后嫌疑人认罪,说自己是开封人,名叫静善,在被掠到北方途中遇上侍奉过柔福帝姬的宫女张喜儿,知道了自己长得很像柔福帝姬,就开始刻意模仿,在宋军破山寨时为活命冒认了是柔福帝姬。根据这些证词,嫌疑人被斩。

几个疑点

一、怎么会有那么多伺候过柔福帝姬的宦官、宫女认错?

如果嫌疑人是真,那么奴婢认出伺候过多年的主子是顺理成章的,毕竟靖康耻(1126年)到柔福帝姬回归(1130年)仅三年,那时柔福帝姬从十五岁到十八岁,人可能长高了些,有了一点变化都是正常的,让宦官、宫女怀疑的大脚,用的多了自然也就大些、粗些,嫌疑人自述还是合理的。

如果嫌疑人是假,宦官、宫女们就是刻意认错。没了主子的下人再跟别的主子,受重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旧主子回来了,他们就能恢复到以前的地位,甚至能高一点。这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所有刻意认错的宦官、宫女都串供,所以具体有多少可能性有待商榷。

二、冒认的依据张喜儿何在?

可以确定张喜儿是伺候过柔福帝姬的宫女。若果嫌疑人是真,那么张喜儿的存在多余,在严刑逼供下,嫌疑人被逼招供也就随口一提以前的宫女,是谁并不重要。而且,如果严刑逼供并未招供,那么这些证据就是栽赃,栽赃方只需提一个不在当下的旧人即可,是谁并不重要。

如果嫌疑人是假,那么张喜儿就很重要了,可是这人没再出现,在重要证人缺席的情况下定罪,自然有人不服。当然,就当是情况来说,掌握权力的一方想怎么说都行。

三、假装公主十二年,怎么装下来的?

韦贤妃被赵构赎回是在“绍兴和议”后(1142年),距离柔福帝姬被重新确认身份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如果嫌疑人是真,那当然没问题,金枝玉叶过回原来的生活再正常不过了,各种礼仪自然驾轻就熟。

如果嫌疑人是假,一个流民就算从一个宫女那里学到公主的一些特征,在长达十二年的生活中,皇室规矩繁琐,她是怎么装下来的?这个很难,就像“一个人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人”这句话一样,装成另一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十二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也不能说绝对不可能,只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怎么就正好有宦官从北方逃回,并且知道柔福帝姬已经死了?

在韦太后作证说柔福帝姬死在北方了以后,出现了一个从北方逃回的宦官李楑,作证说他在五国城见过柔福帝姬,还说她嫁给一名叫徐还的金军将领,之后不久就死掉了。说的有鼻子有眼。如果嫌疑人是真,那就是韦太后栽赃,而太后和公主谁轻谁重,宦官是很容易判断的。如果嫌疑人是假,这事不是没可能,就是有点太巧了,怎么就有人刚好能做这个人证?

从以上几个疑点来看,公主是真的可能性更高。再从韦太后和赵构一方来分析一下。

赵构决策的由来

从背景分析知道,赵构是个自私的人,自私的人一般都护短。如果嫌疑人是真,花大价钱把母亲从金赎回后,赵构从母亲得知柔福帝姬早就逃回来了的反应感到事情肯定有不妥。做母亲的不可能把自己受辱,甚至变节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亲生儿子,何况儿子还是皇帝,面子太挂不住了。但这些事也不可能完全盖住,赵构完全不知道。柔福帝姬回来后也没有提过这些,估计比较识大体,懂得维护皇帝的面子。虽然这样,赵构还是从母亲的反应中得到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重要信息,于是,他当机立断要把嫌疑人屈打成招,再往相对合理处编织证据,这对一个皇帝来说并不难。在一系列严刑拷问和人证后,赵构终于相对合理的杀人灭口了。

如果嫌疑人是假,韦太后确认柔福帝姬已经死在北方,嫌疑人必然很慌张,因为韦太后和自己必有一人说谎,皇帝是会信自己亲妈,还是信异母的妹妹?嫌疑人应该能判断。既然自己是假的,首选应该是逃跑,最次才是不松口死扛,记载中没有提到嫌疑人是逃跑后被抓回来的。

赵构的亲情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韦氏并不受宠爱,而是宫女中互帮互助情况下得到了临幸,贤妃得位分也是赵构自愿为人质换来的。徽宗儿女众多,不受宠的这一对母子,自然彼此才是最亲近的,对于宋徽宗这位父亲,赵构应该没太多感情,对异母的哥哥钦宗就更是了。从赵构个人意愿来说,不愿岳飞北伐迎二帝还朝很正常,政治斗争是一方面,亲情也是一方面。同样,前面提到过的信王赵榛,在明言承认赵构是皇帝的情况下,依然没等到赵构的援军,孤军作战一年多。既然不想当过皇帝的父亲和哥哥回来,自然也不想有个手握兵权的异母弟弟。对弟弟这样,又何况是异母妹妹呢?不论母亲说的是真是假,总归柔福帝姬的存在对母亲是一个威胁,同时也不利于自己的威信,所以这样的妹妹除掉就好,没什么可惜的。

综上所诉,就我个人判断来说,这件真假公主的案子中的公主是真,赵构为遮丑、维护自己威信故意栽赃杀了柔福帝姬。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