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当属一流。司马贞评价他“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
谢谢邀请!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欢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这是宋朝诗人徐钧写吕不韦用“奇货可居”之计却自取其祸的一首诗。
吕不韦当初为什么不谋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已是垂暮之年的吕不韦不想毁了自己亲手栽培的累累硕果。
众所周知秦始皇其实就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在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之中是这样记载的: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原来吕不韦在还没有把赵姬许给子楚之时,就已经知道赵姬怀有了他自己的后代。之所以把有孕在身的赵姬许给子楚,就是“欲以钓奇”而已,想着早晚有一天他的后代能够得到整个秦国的江山。
可是后来的事情居然全都依照了他的意愿实现了,他的儿子顺利地成为泰国的秦始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是害怕后人戮他脊梁骨,或者迫于秦国皇家威力,吕不韦父子竟然不敢相认。当然,哪有老子对儿子造反的呢?
2、当秦始皇写信逼迫吕不韦之时,吕不韦手上已经没有兵权,根本无法再掀起什么波澜。
吕不韦的倒台是由于嫪毐造反之事而受到牵连的,嫪毐是吕不韦暗中把他在没有净身的情况下,送给太后赵姬的。这个嫪毐下身的阳具特别硕大无朋,而且力度惊人,竟可以把正在转动的桐木车轮逼停。
那时太后赵姬快活得有如神仙,爱嫪毐如掌上明珠,却不料后来瞒着秦始皇生下了两个儿子。有大臣向秦始皇秘密告状,嫪毐利用真姬太后的玉玺调取兵马乘机造反,被秦始皇杀了。秦始皇的两个幼小的弟弟(嫪毐之子)被装进口袋里活活摔死。
太后赵姬被贬往离宫幽禁,吕不韦被罢相贬往河南封地。此时他的手上已经没有兵权,但是他还是有些自信,认为秦始皇不会把他怎样,不懂得韬光养晦、闭门思过,反而照样和各国使臣往来喧嚣。
这事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害怕吕不韦会联合诸侯造反,于是给吕不韦写了下面这封信: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再次迁往蜀地之时,此时手上再无任何兵权,此时就是想造反也无能为力了。
3、被赠贬往蜀地的吕不韦已是年老体衰,没有胆力和魄力造反。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92年,到235年的时侯已经是58岁了。在那个远古时代,这样的年龄已经是风烛残年的糟老头子了,就算野心很大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吕不韦要不是年老体衰怎么肯把如花似玉的赵姬太后推给嫪毐呢?当然他也是有考虑保全自己的,却不料事与愿违仍然不得瓦全。
4、吕不韦功成名就之后只想着青史留名了,不愿意再往自己身上抹黑了。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巨贾,家中财富富可敌国,光童仆就有上万人之多,钱财和权势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此时的他脑子里想的是“名”。那么如何才能名垂青史呢?
当时战国末年有钱有势之人流行“养士”,比如当时的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等,这些各人门下全都养了几千人的食客。这些食客都是拥有一技之长之人,往往都能够为主子在某些方面谋得利益。比如孟尝君手下就有“鸡鸣狗盗”之徙救了他的性命。
吕不韦看在眼里也不得心里发痒,于是也开始养士几千人,不过吕不韦却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光辉的,号称“一字千金”的名著《吕氏春秋》。
这部汇集了先秦各派各类五光十色的学说,整整20多万字,其中内容相当丰富,代表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最先进思想,这是吕不韦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
吕不韦当了秦国11年的丞相,自觉踌躇满志,有功于社稷,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所以他不想在自认为美好的人生旅程上抺上任何黑斑,所以他选择了悄然离去。
总之,我认为吕不韦以奸诈巧计谋取富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王世贞就曾经说过:
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索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筮,皆凿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故至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人人皆有崇尚富贵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取富贵应该走正道,若是玩一些阴谋诡计,就是苟然得到富贵,也未必就能长久。“佛说,悖入悖出,相酬之道”,就是这个道理。
问题回答完毕,欢迎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