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轲刺秦王”的关键时刻,是谁救了秦王一命?发生了什么?

在历史的节骨眼儿上,往往会有那么一个小人物让历史的进程继续前行。
救了秦王嬴政一命的人叫夏无且。
“且”在古汉语里通“祖”,古人造字就是这么形象,“无且”可以解释为“没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3 21:02:51

【老赵说史】为你深度解读:

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公元前228年,秦国向东进犯,俘虏了赵王,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

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丹想出了一个不明智的办法,他派荆轲做刺客,前去刺杀秦王嬴政,以解除亡国的威胁。

01荆轲在出发前,做了三项准备。

第一,他找到一名勇士秦舞阳,由他作陪同一起出使秦国,协助他完成行刺任务。

第二,秦国大将樊於期(fánwūjī)背叛了秦王逃到燕国,秦王一直想要他的项上人头。荆轲说服樊於期自杀,他要带上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

第三,他带上了燕国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

这后两项准备,当然是为了取信于秦王,而那卷地图更有特别的功用,这里面藏着刺杀秦王的锋利匕首,刀锋上还涂了烈性毒药。

02公元前227年,荆轲和秦舞阳带着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出发了。

包括太子丹在内的许多人到都在易水河边为他们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地召见了他们。秦王接见荆轲时,他的助手秦舞阳被秦王的威仪所震慑,也可能是因为心虚的缘故而大惊失色,这引起了秦王的怀疑。

荆轲从容地解释道:

“山野之人,没见过世面。”

他叫秦舞阳退下, 荆轲双手献上樊於期的人头,秦王很高兴。荆轲又说:

“燕国要献出大片土地求和,请让我将随身携带的地图展开,指给秦王您看。”

秦王更是兴奋不已。荆轲上前慢慢打开地图,等地图全部展开时匕首露出来了,荆轲拿起匕首一个箭步冲过去拉住秦王的袖子,他是想劫持秦王,逼他答应停战条件。

秦王扯断了衣袖,挣脱而逃,荆轲穷追不舍,二人围着柱子追逐。 当时,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只有秦王能佩剑,臣子们不能带任何兵器。

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也不能上殿,所以都无法帮忙。

03在这危急之时,太医夏无且将手里的药匣投出,并打中了荆轲,为秦王争取了时间。

秦王的剑太长,一时拔不出来,有大臣喊,“王负剑”,就是让秦王将剑背在背后拔出。秦王于是抽出了剑砍伤了荆轲的大腿。

荆轲倒地后,举起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没有击中。秦王又砍了荆轲八剑。 此时,荆轲自知行刺失败,在劫难逃,他笑着说:

“事情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不想杀你,而是想劫持你订立盟约,来回报燕太子。”

众大臣侍卫随后用乱刀将荆轲杀死了。

总结

关键时刻太医夏无且投掷药匣,救了秦王一命,事后秦王赏他黄金二百镒,一镒相当于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是一笔不小的赏赐。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