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几声枪响响彻夜空,一个男人应声倒在了血泊之中。凶手随后又上去补了几刀,确认死亡后,剥下脸皮,屁颠屁颠向主人报功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蒋介石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
有一个人,他离开江湖很久了,但江湖上从来就不乏他的传说。甚至于,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这样评价此人:
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王亚樵。除了是斧头帮的创始帮主,还是抗日爱国人士和“铁血锄奸团”团长,被人称为“天字第一号杀手”,令无数汉奸和军阀都坐立不安,比如蒋介石和汪精卫就曾经遭到过他的暗杀。
今天,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回顾历史,回顾这位赞誉和争议等身的民国奇人王亚樵。
1887年,王亚樵出生于晚清时期的安徽,祖辈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庄稼人。为了改变门风,望子成龙的父亲竭尽全力供儿子读书识字,希望他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光宗耀祖。
不过,嫉恶如仇的王亚樵似乎志不在此,随着科举制度被慈禧太后废除,他也彻底丧失了科举入仕的可能。眼见国家内忧外患,百姓颠沛流离,王亚樵逐渐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还加入了同盟会。
安徽历来民风彪悍,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故乡,淮军系的士兵很多已经退役回乡。王亚樵所在的村子,就有不少原先的淮军官兵,他从小就拜师学得了一手好拳脚功夫,还习得了一手好枪法。
辛亥革命后,面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全国各地开始了军阀割据和混战,国家境遇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作为同盟会中的激进派,王亚樵多次主张成立暗杀组织以开展针对旧军阀的暗杀活动。但是,孙中山却坚决反对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行为,公开批驳:
中国的革命,应以武装力量彻底推翻旧政权为主,不在于杀死一两个人。
眼见自己的暗杀理念不被孙中山接受,王亚樵黯然离开了同盟会。
在上海,他组织安徽籍工人成立了“劳工同乡会”,号召所有人都要团结一致。一次,有工人因为索要工资而遭到工厂老板的毒打,王亚樵集结了同乡会成员前去讨要说法,逼迫对方道歉并且还结清了所有工资。
事后,王亚樵在上海变得声名鹊起,他索性将同乡会改组成为“斧头帮”,打出了除暴安良和救国救民的旗帜。而最先进入斧头帮除暴安良名单的,就是当时的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他手上沾满了太多革命人士的鲜血。
1923年11月10日,徐国梁被王亚樵在温泉浴室成功暗杀。从此,他很快就成为了青年人中间的偶像,就连戴笠和胡宗南等人也与他建立起莫逆之交。
满清虽然灭亡了,但许多重臣的余威尚存。比如,李鸿章的嫡孙李国杰就占据着上海轮船招商局,把持着上海的河运和海运。
蒋介石进入上海后为了筹措军饷,立即就盯上了这处肥缺,多次对他进行“敲竹杠”。甚至于,国民政府还以加强监督和管理为由,逐步掌控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大权,完全架空了李国杰。
不得以,李国杰只得向自己的安徽同乡王亚樵求助,希望他能出面帮忙。当时,王亚樵也对蒋介石背叛“三民主义”而甚为不满,当即就答应了李国杰的请托之事。
1930年7月24日早晨,蒋介石的代理人赵铁桥作为公司主办,刚来到办公大楼前就遭到了枪杀,送到医院后身亡。显然,这是王亚樵在警告蒋介石,不要把手伸得太长。
蒋介石尽管非常气愤,但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据,又不想刚入上海就树敌太多,所以只能选择了暂时隐忍。双方虽然就此结怨,但还没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直到胡汉民事件的出现。
在与胡汉民的争斗中,蒋介石秘密将其软禁。为了进行营救,胡家找到了上海滩最厉害的斧头帮老大王亚樵,并且许之以20万大洋的高价,请求他暗中营救甚至是直接行刺蒋介石。
这一次,王亚樵也下定决心要除掉蒋介石,行刺地点就选定在庐山。
事前,他安排人特意购买了十几只的大火腿,先将其中掏空并藏好枪支在其中,成功带上了庐山。不过,由于处置草率,卫兵在搜山时发现了被遗弃的空心火腿,断定有人已经将武器带上庐山准备要行刺,因此加强了安全戒备。
受此影响,王亚樵派出的杀手只是完成了射击,但却没有击中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庐山刺蒋事件”。以此为标志,王亚樵开始和蒋介石公开为敌,遭到了国民政府的重金悬赏缉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起侵华战争并且占据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对此,蒋介石依然还在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歪理邪说,不仅不出兵抗日,而且还对坚持抗日的军队断粮断饷。
面对此情此景,王亚樵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开始募捐,积极为抗日力量筹集资金和军需补给。
第一次上海事变期间,日军突然向驻扎在闸北的19路军发起攻击。王亚樵振臂高呼,组织了工人、学生和市民共计3000多人的队伍,自任上海义勇军司令配合19路军抗击日寇。对此,蒋介石非但没有进行支持,反而下令就地解散了这支抗日队伍。
在19路军和上海各界的誓死抵抗下,日军只得与国民政府媾和,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议”,日军停火的同时还在虹口留驻了大量的部队。
为了体现所谓的“中日亲善”,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和平大会,甚至就连日本外相也亲自出席。期间,王亚樵联络了朝鲜在沪的革命爱国人士安昌浩,由他带入炸弹并将日军指挥官白川义炸死,还将重光葵炸伤了一条腿。
到了1933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王亚樵再次出手。原本的暗杀目标蒋介石因故没有参加全体代表的合影,杀手孙凤鸣只得对汪精卫连开三枪,经抢救才脱离危险但却终生没有痊愈。
事发后,蒋介石把戴笠叫去大骂一顿,命他三天内必须查出线索。经过几经周折,终于确定幕后主使就是王亚樵,而且此刻已经转到香港躲了起来。
戴笠亲自带人赴港,发誓要干掉王亚樵才罢休。他们了解到,王亚樵妻子的胞弟在香港开了一家绸布庄,于是在此守候,甚至还买通了港英军警全城搜捕。
无奈之下,王亚樵只好带着少数亲信避往广西,在李济深的老家梧州隐藏。
王亚樵的心腹余立奎被抓后,他遭受严刑拷打也绝不吐露王亚樵的行踪。但是,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却没有顶住威逼利诱,带领着军统特务抵达了梧州并成功诱杀王亚樵。
王亚樵被杀前,已经与共产党进行过积极的接触,表示愿意接受我党的领导。听闻他的死讯,周恩来无比感伤地表示:
若是我们早点把王亚樵接来延安,该能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直到今日,王亚樵身上依旧还有着太多的争议,暗杀始终登不得大雅之堂,属于是一个毁誉参半之人。不过,单从他身上最大的两个标签“反蒋”和“抗日”来看,也称得上是一位有益于国家的历史人物。@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