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通电下野并不是真心想下野,只是形势所迫,暂时离开。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还能回来,有的人就回不来了,相对而言后者多一点。我们来看看那些下野军阀。
1、三次下野蒋中正
蒋介
军阀通电下野并不是真心想下野,只是形势所迫,暂时离开。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还能回来,有的人就回不来了,相对而言后者多一点。我们来看看那些下野军阀。
1、三次下野蒋中正
蒋介石在北洋很有代表性。我们单独分析一下。
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后,宁汉分裂,被桂系与何应钦逼迫下野。在第二年再次回来。
九一八之后,东北军丢了全省,之后又丢了锦州。当时为缓和与两广的关系,折衷之下,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下野)
在1949年初,三大战役以蒋介石的失败而告终,中央军嫡系损失殆尽,桂系在华中还有几十万部队,是国府最后的战略部队,蒋被逼供,引咎辞职。
这就是蒋的三次下野,但不一样的是,每一次回来都会强化权力,在第一次下野后,回来大力发展警卫部队;第二次下野后回来大力发展特务;第三次下野后,大力扶植儿子。
蒋介石每一次下野能回来都有一个前提:控制着军队。
2、下野回归的那些人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通电下野,但晋绥军内有徐永昌打点,且自己经营多年,折冲樽俎。在合适的时间回来就继续担任了。
唐生智在宁汉合流后与桂系作战失败通电下野,部队被桂系接管,在蒋桂战争前夕,蒋介石让其动员旧部,唐生智抓住机会掌握了部队。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与蒋介石通电下野的结果不一样)
张学良在热河作战失败后,引咎辞职,通电下野。但其对十七万驻扎在河北的东北军依然遥控,在回来后,依然是高位。
也有通电下野后,回来招募旧部尝试东山再起的,比如石友三投入韩复榘下面,张宗昌回山东拉拢旧部。
3、没有回归的多数人
在北洋时期,直皖战争后,段祺瑞的边防军被击败,段祺瑞下野,之后虽然出来,但已经成了吉祥物。
北伐战争后,吴佩孚通电下野,之后再难崛起。
(两广事变)
北伐元老唐生智、程潜在很长时间里就没有军权,自己的部队早就被别人消化了。
两广事变后,陈济棠通电抗日反蒋,但很快失败,众叛亲离,其通电下野,之后再未回来过。
总结:
通电下野后,如果军队还成建制的在,且自己掌握良好,只要时机允许,依然可以东山再起,甚至会更强大;如果军队被稀释、消化、解散,东山再起就太难了。
毕竟在乱世,军队才是控制一切的前提。
参考文献:
曹心宝. 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王丛丛. 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关系研究(1924-1949)[D].浙江大学,2014.
武健群. 蒋介石权力之路与九一八事变(1928-1931)[D].复旦大学,2011.
许心恒. 论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变化(1928-1937)[D].浙江大学,2010.
肖如平.宁粤对峙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J].民国档案,2009(02):88-93.
金以林.汪精卫与国民党的派系纠葛——以宁粤对峙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8(03):174-191+208.
金以林.从汪、胡联手到蒋、汪合作——以1931年宁粤上海和谈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4(01):193-237+322.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