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的原话。益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是三国时期面积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在刘璋做益州牧时期,还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的原话。益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是三国时期面积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在刘璋做益州牧时期,还优势:其麾下文法正、李严、邓芝等谋士,武张任、吴懿、孟达等战将。但,最后还是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给了刘备。
刘璋十万军队又有益州天险,为何会败给刘备三万荆州兵?
1.刘璋的能力不咋的。刘璋是中看不中用的官二代,他的老爸刘焉是个勇于进取的主,有魄力与担当。刘焉来到益州后,兴利除弊,进行整治,为刘璋偏安一隅打下了基础。刘璋乐于坐享其成,他没有经过实践,能力方面捉襟见肘。诸葛亮没出茅庐就说他暗弱,事实上,没能力的人也没有丝毫的霸气,更没有使命感。他懦弱而多疑,让手下有本事的一班文武优秀人才也搞不成事。刘璋个人的昏聩是失益州的主因。
2.迂腐陈旧的思想观念害了刘璋。不能听进逆耳忠言,坐占益州还搞不好周边关系,一个张鲁就弄得他焦头烂额。他轻易相信刘姓同宗的虚伪的刘备,落得了引狼入室被狼咬的结局。别看刘备是一副忠厚相,其实曹操早说了他是一条龙,而刘璋认识不到这一点,这就好危险。人家三句好话就哄住了他,竟然天真地想利用这只四处流浪的饿狗为自己御敌,这养虎为患之作是典型的自寻绝路,被灭是自然而然的事。
3.刘璋治理不了益州,手下心向刘备者众。例如外貌丑陋的张松,在刘备还没入蜀前,就将益州的地形图画好交给了刘备。 还有法正、孟达等人也与刘备暗通款曲。而益州的许多家族、富豪,都是很不喜欢刘璋的,以前就有多次叛乱。 若不是刘焉将涌入益州的难民收编成东州军,也许刘璋早被当地人灭了!刘璋不仅仅要面对老谋深算的刘备,还需要防范益州本地豪族。虽然有10万大军,但实际上并无法调动起来去对付刘备。
4.作为益州的最高领导,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这时知人对他显得好重要。他总把忠臣当奸佞,小人当忠臣,无异于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