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战期间刘璋手中尚有三万精兵,为何放弃抵抗投降?

当马超率领人马来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还以为马超是来救自己的,当得知马超已经归顺刘备是来劝降的,顿时晕倒在城头。刘璋清醒后想自己父子20多年没给百姓带来和平,于心不忍,不如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2:12:17

我是三维策论,对成都之战刘璋不战而降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解答你的问题。

成都之战刘璋为何放弃抵抗,我认为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性格暗弱,贪生怕死

刘璋被推举为益州牧的原因就是他性格宽厚(暗弱),益州各方势力推举刘璋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也正是因为刘璋性格暗弱没能统合益州各方势力,使得益州并不是铁板一块。当刘备取西川时,各方势力各有各的想法,因此难打胜仗。当刘备兵临城下时,刘璋懦弱而贪生怕死的性格决定了他会投降。

而史料里面也记载了刘璋的性格:

《三国志·法正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第二、坐困孤城,外无援兵

成都之战的时候刘璋虽然有三万精兵和足够粮草,但是西川各势力已经都被刘备收服或剿灭。除了成都之外,其他地区大都已经被刘备收归囊中,他坐困孤城就算能再守三年又能如何。成都已成孤城,是兵家所说的死地。如果坚持守城拒不投降也只是拖延死期而已。

第三、连战连败,胆气已丧

刘璋与刘备交战以来,连战连败,手下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张任等将领不是战败就是被杀,之前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尚不能取胜。如今坐困孤城,外无援兵,内无良将又如何能够打赢刘备呢?刘璋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打赢刘备的信心了。

第四、连遭背叛,心灰意冷

哀莫大于心死,战争还没开打,张松、法正就化身带路党蒙骗刘璋,使得刘璋的部队吃了大亏。前线战争接连不利,在军队撤退绵竹的时候,吴懿向刘备投降。派去支援绵竹李严和费观一到战场就也投了刘备。手下将领接连背叛,不但残忍地打击了刘璋脆弱的心灵,也使得他草木皆兵,怀疑身边剩下的文臣武将是否也会背叛。最后关头,自己视为救星的外援马超也投靠了刘备。在这种恶劣的外部环境和糟糕的精神状态下,刘璋不经就会想到:“与其被手下绑缚送与刘备,不如自己主动投降”。

第五、心地善良,不忍心成都民众再遭战火。

刘璋虽然不是良主,但刘璋确实心地善良。益州从事郑度曾经建议刘璋实行坚壁清野的计策,刘璋却因为不想打搅百姓而拒绝了。这个时候表现仁慈确实不合时宜,但是却可以体现刘璋是会为百姓考虑事情的。刘璋能为了百姓放弃了打败刘备军队的机会,当然也能为了百姓投降于刘备了。

综合以上五个因素,成都之战刘璋不战而降就可以理解了。希望我的回答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

我是三维策论,大家有什么不同见解可以给我留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