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826条回答。
我们一个个看啊。
首先,周瑜。
很多人不知道,周瑜出生于名门望族。
他的高祖、曾祖都是中央顶级高官,到了父亲也是洛阳县令,叔叔伯伯中有太守,也有太尉等职务。
周瑜少年时代同孙策交往,两人感情非常好,亲如兄弟。
当时孙策还是父亲孙坚麾下小将,后来孙坚战死,孙家破败。
孙策重整旗鼓的时候,仅有二三千兵力,实力弱小。
而此时周瑜率领自己招募的500多人,赶来加入孙策的队伍,算是雪中送炭。
孙策看到周瑜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我得到你,(天下大)事可成了。”
孙策对周瑜非常信任,委以重任。而周瑜也成为孙策大将,跟随他东征西讨,身经百战,开辟了东吴的江山。
孙策被暗杀中箭,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于是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起辅佐孙权,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周瑜很快成为东吴军事的一号人物,孙权对他也很信任。
周瑜这个人很有亲和力,能力也非常强。其实他的资历比较浅,年龄比较轻,但孙坚麾下老蒋程普、韩当、黄盖对他都很服从佩服。
在周瑜的坚持以及指挥下,东吴军队在赤壁打败曹军,奠定了东吴随后几十年的割据局面。
209年,周瑜率领全力攻打曹操还盘踞的南郡,试图借助赤壁之战余威,一举将曹军在荆州的地盘冲掉。
结果:周瑜攻下南郡,扶有荆州,是役“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
就是周瑜身先士卒攻打曹仁的时候,被弩箭射中右边肋骨部位。
周瑜虽然穿着铠甲,但曹操的弩弓是很厉害的,将铠甲射穿,导致他受伤。
不过,周瑜却不是死于209年,而是1年后的210年。
历史记载:伤染重疾不久死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孙权亲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动。
为什么受伤1年后才死?
古代的医疗水平很低,破伤风就足以致命。
周瑜受伤后,虽然侥幸没有患上破伤风,应该也没有彻底治愈,体内存在感染。
当年没有抗生素,伤口感染基本就靠自愈。
关键是,周瑜这1年都在四处奔波,忙于战事,没有注意休养,伤口应该始终没有愈合。
周瑜体内反复感染,导致元气损失严重,抵抗力急剧降低。在感染了一场传染病后,周瑜虚弱的身体无法支持,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古代军人死亡没有任何稀奇。
比如大将张郃,真正历史上不是被乱箭射死,只是膝盖中箭。因为伤口感染无法控制,张郃由此挂了。
而赤壁之战,曹军之所以惨败,关键因素是官兵在江边大量感染血吸虫病。曹军几乎都是北方人,从没有感染过这种疾病,体内没有抵抗力。感染血吸虫病以后,官兵死亡很多,关键是不死的人成日发烧,体力极度虚弱,根本就无法战斗,导致全军士气低落。
其次,吕蒙。
吕蒙出生于贫寒人家,从小没上过学,并不识字。
吕蒙16岁去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部下,曾数次讨伐山越。
吕蒙勇猛机智,深受孙策器重。
孙权上位以后,认为吕蒙虽没文化,但是个优秀将领,对他也很重视。
吕蒙在孙策和孙权麾下都是屡立战功,尤其擅长水战和两栖作战。
之前孙家常年被刘表部将,江夏黄祖阻挡在荆州以外。
而在讨伐黄祖的战役中,吕蒙一马当先,斩下黄祖水军都督陈就,导致黄祖全军崩溃。
东吴军队由此攻入荆州境内,控制了最为重要的江夏郡一部。
此战吕蒙立下头功,被任命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吕蒙虽不识字,但绝非莽汉,他足智多谋:吕蒙跟在周瑜身边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遇障难行只能弃马逃命,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之下骑马者皆弃马步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300匹,军威大振。
219年,关羽攻讨樊城的曹仁,吕蒙趁机偷袭,一举将关羽击败生擒。
需要说明的是,吕蒙虽斩杀关羽等人,但没有殃及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也没有动关羽等将领留在荆州的亲属。
此战胜利后,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不过,此时41岁的吕蒙已经患病,也是带兵指挥作战。
战争刚刚结束,甚至封孱陵侯仪式还没开始,吕蒙病情突然加重,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孙权派医生用尽手段治疗吕蒙,无效后向民间悬赏千金征召名医。
这也没什么用处,吕蒙也就坚持了几个月,在42岁病死。
吕蒙还是个聪明人,在死后将被赏赐的所有财物集中起来,嘱咐儿子们要回乡务农为生,这些财富全部交还给孙权。
孙权非常感动,不但没有接受财物,还让吕蒙儿子吕霸承袭其爵位,又得守墓者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承袭侯位。吕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
至于吕蒙患有什么疾病?可能是某种慢性病,具体是什么已经不可考证。
通过孙权看病并不进屋,只是通过墙壁的小孔来看(孙权自称不愿意打扰吕蒙),可能是某种传染病。
今天很多常见的传染病,在古代都是绝症。吕蒙因为身体较好,身患这种慢性传染病还是可以指挥作战,但一旦病情加重,就难以挽回了。
最后,陆逊。
陆逊没什么可说的,就是老死的。
陆逊出生于门阀家族吴郡陆氏(该郡四大门阀家族之一),有一定社会地位。
他跟随孙权较迟,直到203年21岁是才正式投靠,担任东西曹令史,后在海昌担任屯田都尉,行县长之职务。
陆逊出生于江东门阀家族,加上自己聪明睿智,被誉为东吴少有的青年才俊。
孙权很喜欢鲁迅,将孙策死后留下的女儿许配予陆逊。
由此,陆逊等于同孙家联姻,地位就不痛了。
而陆逊无论搞军事还是搞行政,能力都非常强,被重用也是必然。
30多岁时,陆逊同吕蒙配合,一举干掉了关羽,立下大功。
孙权封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官职已位于吕蒙之上。
因为陆逊是孙家的女婿,吕蒙也没什么反对。
夷陵之战中,陆逊采用正确的战略,大获全胜:陆逊利用火攻,火烧连营,同朱然等部协作,封锁江面,扼守彝陵道,全线出击,克营40余座,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
战后孙权加封逊为辅国将军,改封江陵侯,镇守西陵。
孙权对陆逊很信任,不但委以重任(委任为丞相,主持三公的事务),甚至还让他教导太子。
但是,陆逊就倒霉在这个教导太子上。
陆逊认为孙和虽能力较差,毕竟是嫡传太子,应该让他做皇帝。
当时孙权长子病死,二儿子是庶出,在当时没有资格继承权,三子孙和是礼法上合适的。
但孙权晚年偏爱四子鲁王孙霸,陆逊多次劝告,甚至说了一些不好听的劝告。陆逊认为孙权这样纵容四子孙霸,最终很有可能出现骨肉相残的惨剧,始作俑者就是孙权。
这些逆耳忠言,引起了孙权的极度不满。
孙权多次当面斥责陆逊,陆逊恼怒之下要求退休,回乡还不到1年就去世了,时年63岁。
陆逊死后,果然孙和和孙霸闹得不可开交,各自拉拢一些大臣要求继承皇位,孙霸甚至组织人马要杀死父亲和哥哥篡位。
最终结果是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唯一的一位嫡子孙亮为太子。但孙亮年仅7岁,根本不适合在这种乱世执政。孙亮成为皇帝以后,果然被先是诸葛恪后是孙綝操纵大权,搞得军政一片大乱。最终诸葛恪被政变杀死,孙綝却很厉害,直接弄死了18岁的孙亮,扶持新君上台。
同时,孙权为了两个儿子争夺宝座,杀死了众多大臣,甚至将一些大臣满门抄斩,大大损伤了东吴的元气。
这一幕幕的惨剧,始作俑者就是孙权。
孙权此时才知道陆逊是对的,在陆逊儿子在陆抗去首都建业治病时,孙权流着泪对他认错,当年不该恶劣的对待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