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这么厉害,为什么他写的书被列入禁书,偷偷读了有什么后果?

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鲁班,可却不知道他还有一本著作,这本著作叫《鲁班书》,由于这本书太厉害,历朝历代都有列为禁书的说法。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都是纯手艺活,都属于自己的独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19:29:55

相传,他还把自己毕生所创全部记录了下来,形成了《鲁班书》。按理说《鲁班书》也应该万人追捧的,可历朝历代怎么把它封为禁书了呢?其实,这本书很不简单。

这本《鲁班书》作为奇书,又叫《鲁班经》、“缺一门”,其中“缺一门”的来临和鲁班的妻子有关。作为土木建筑、工匠木匠鼻祖的鲁班,这本书中自然也记录了工艺手艺之法,可除了这些外,它还记录了医疗技术、护身之术、神鬼咒语等信息。

为了分类,鲁班把它们分为了上中下卷,相传,关于中卷和下卷,如果没有师傅带进门,点拨教导,是任何人都无法学会的,就算偷看了也无关紧要。

然而,这么神秘的著作,却要求严禁传播,连上卷都不行,这是为什么? 《鲁班书》到底如何神奇?下面,我带大家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鲁班是何许人也?

鲁班,不姓鲁,他是姬姓或公输姓,名班,古人喜欢叫他公输班,公输子,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后世喜欢叫他鲁班。

据说,鲁班出生那天,自带大人物光环,家门口白鹤群舞,驱赶后又飞回来聚集,屋内香气满溢,久久不能散去,持续了几个月。这些迹象,注定了鲁班不平凡的一生。

天资聪慧的鲁班,从小跟在作为工匠的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他无师自通,七岁时,刨木头的本领就和父亲不相上下。

到他15岁时,他云游各国,拜师学艺,最后在大师子忧的教导下,几个月就学术有成,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师傅子忧拍死在沙滩上的意味。

《鲁班书》的由来

自成一派的鲁班恃才傲物,傲睨自若,走到各国都高人一等,各国自然都不待见他,典型的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他一气之下,居然跑到山头隐居了起来。

他是一个具有空前想象和极具创造力的人,由于酷爱土木建筑,工艺器具,在他隐居的日子里,并没有沉沦,而是潜心研究。相继创造出了像墨斗、曲尺、刨子、锯子等广为流传的工具,也在军事上面颇有研究,创造了机关弩等攻击利器和机关兽等防御设备。

自古以来,技艺超群的人物,都是怪癖,鲁班也不例外,他人品和脾气都不好。尤其气度狭小,虽然帮助楚国制造了云梯等攻城武器,但他仍然记恨当初各国的拒之门外。

当时除了鲁班比较出名外,墨子也是制造机关、武器、设备的好手,在鲁班心中,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和墨子的争斗伴随了他一生。在《公输》一文或看过《秦时明月》动漫的人应该知道,公输班和墨子的爱恨情仇。

再者,古代的农民和工匠地位低下,一直不受富家子弟们待见,常常还拖欠工钱,鲁班无法忍受这口气,为了让工木匠们能抬起头,他也付出了许多。

以上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在鲁班深思熟虑后,觉得自己应该打破常规,创造传奇。

要知道,古代的匠师们都是纯正的手艺人,这是他们的吃饭工具。他们为了保住饭碗,自身的技艺是不轻易外传的,当自己老去时,多找儿子或信得过的人口头传授。

因此,到现代,流传下来的手艺技术少之甚少,也能看到,在后世的考古中,对于古代的器具、建筑等,比如三星堆发现的古蜀文明,专家们看着一道道繁琐的设计,只能望洋兴叹。我想,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只不过不允许抄副本流传罢了。

鲁班之所以是奇人,是大师,他要开创先河,创造历史,成为伟人。所以他把毕生所学、所创、所识,都抄录了下来。

上卷教人学技术,中卷教人识医术,下卷教人施法术。最初的目的只是从工木匠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出发。

一是受伤后,能自行医治。

二是遭遇不公平对待时,能运用书中的“手段”来“维权”。

三是工木匠们出现“血光之灾”时,可以运用下卷的咒语和秘法驱邪避灾。

这就是《鲁班书》的由来。

与《鲁班书》相关的奇闻异事

奇闻一:“缺一门”的由来,以及鲁班诅咒之谜。

开篇说道,“缺一门”和他妻子有关,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传说,鲁班和新婚妻子情深似海,不料,鲁班被叫去修皇室去了。在千里之外的鲁班十分思念在家的妻子,只能在工作之余发明了木鸢。相传,只要鲁班对着木鸢念几句咒语,它就可以载着鲁班飞回到妻子身边。

一次鲁班又骑着木鸢飞回家了,妻子特别好奇,想到,要是自己也学会了骑木鸢的技能,岂不是自己也能飞去找鲁班?想着想着,妻子就骑上了木鸢,念动了咒语,由于当时有身孕在身,也许过于激动,飞在空中的妻子动了胎气,流了污血出来,滴在了木鸢身上。

女人的污血是古代法术的禁忌,在木鸢身上也不例外,只见木鸢飞行技能失效了,载着鲁班妻子就从空中摔了下来。结果一尸两命。

鲁班见状,十分痛苦和后悔,如若自己不发明木鸢,可能妻子就不会惨死。嫉恶如仇的鲁班一口鲜血喷在《鲁班书》上,开始诅咒所有看过《鲁班书》的人,诅咒他们不得好死,断子绝孙。

这还不解气,鲁班还在书中施加了一个重誓: “学我技艺者必要有所觉悟,鳏、寡、孤、独、残必遭一样方可传授。”

“鳏”代表丧偶的男子,“寡”代表贫穷,“孤”代表没有父母的小孩,“独”代表无后,“残”代表残疾。

可见,后人想学《鲁班书》,必须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行。这就是“缺一门”的由来。

奇闻二:神秘的“一世人”。

该书的下卷诡异莫测,书中的秘术非常人所学,相传,想学下卷的人,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行。

一是不得有后,二是不认认祖归宗,三是传教的师傅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找一个密室传授秘诀,且必须闭关修炼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功。

所以,这类一传一的师傅和徒弟,均被称为“一世人”。

当然了,能制定如此规则,就不怕偷学者,就算被人偷看了,这人也永远学不会。

《鲁班书》被禁的原因

《鲁班书》之所以被封禁,是因为下卷所记载的秘术、咒语、法术等太邪乎和魔幻了。

比如不生火就能煮熟饭菜,受伤后只需念动咒语就能痊愈等。还比如书中有很多隐身法、招魂法、呼风唤雨法等秘术。

古代王朝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王侯将相是不允许牛鬼蛇神般的封建迷信到处传播的。这书中的内容恰恰正中下怀。

虽然鲁班在书中明确了这些是工木匠们维权的计谋,是护身符,可这些计谋确实过于阴毒和残忍,常在河边走的工人,哪有一生平平安安的道理?这些不值得提倡的东西,自然不受主流社会的推崇。

再者,鲁班妻子失事后,他又在书中施加了咒语,开篇八个大字:欲学此术,必先绝后。颇有《葵花宝典》中: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意境。

“一世人”的传教法,又越传越邪乎,达官贵人们可不允许贫民老百姓翻天,在有所忌惮下,最好封禁了为妙。

总的来说

站在历史的角度,鲁班开创了先河,创造了历史,所发明的土木工具、建筑设计、军械设备等,为后世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财富。就算到了现代,还专门为建筑师们设立了一个“鲁班奖”,这足以证明鲁班在匠人心目中的地位。

他虽然作为土木建筑鼻祖,工匠祖师爷,其毕生所创《鲁班书》被长期封禁,这是时代下的悲哀。处于当时,小众力量抵挡不过世态炎凉和封建思想,奈何自己又过于狠辣,被列为禁书,也是古人们智慧的体现。

相传,在现在的工木匠师傅们手中,还是有全套《鲁班书》的,这些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结果。甚至严苛要求,只能学习上卷,中卷和下卷永世不可触碰。毕竟,祖师爷的佳作,放在任何热爱这份事业的人们心中,窥探总是按奈不住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