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为人仗义出头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身负人命的鲁智深只好弃官而逃,从此亡命天涯。
好在鲁智深遇到贵人,金翠莲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草莽英雄形象。
鲁智深刚出场的身份是小种经略府的提辖官,也算北宋朝廷体制内人。因同情卖唱父女的遭遇,愤而出手惩罚祸害翠莲父女的镇关西,却不慎失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鲁智深因逃避官府出家做了和尚,五台山的智真长老耐心点化和教育他,但鲁智深屡次喝酒闹事,无奈之下被僧众逐出五台山。
临别时,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了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四句偈语说的什么意呢?
“遇林而起”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遇到林冲后,鲁智深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林”指的是林冲;另一种说法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得罪了了高俅,彻底和朝廷决裂。这里的“林”指的是野猪林。
我的看法更倾向后一种说法,即“林”指的是野猪林。
其实前一种说法遇到林冲并不会鲁智深兴起的时候,我认为是被林冲拖累的时候,林冲婆婆妈妈不想让鲁智深为他出头,关键是林冲还对朝廷不死心,抱有东山再起的打算,鲁智深遇到林冲怎么能兴起呢?
林冲被高俅发配,路过野猪林,此时林冲面对现实抛去了幻想,和鲁智深一起痛快淋漓的和官府大干了一场,二人也算出了一口鸟气。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鲁智深在野猪林是兴起的起点。
“遇山而富”,这里的山指的是“二龙山”。鲁智深四处漂泊,一日来到青州地面,正在树林酣睡,被青面兽杨志和操刀鬼曹正二人吵醒,双方发生争斗,后不打不相识,成了好朋友。
三人结成联盟想占领二龙山为王,首要任务就是把二龙山的现大当家的金眼虎邓龙干掉,最后在曹正的计谋下,杨志和鲁智深杀死了邓龙,二人做了大当家,二龙山上的喽啰和财宝都归了二人,鲁智深占领二龙山得了一笔钱,所以说遇山而富。
“遇水而兴”里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鲁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才是真正兴旺发达的起点。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
水泊梁山是鲁智深被人肯定的地方,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地方,从此他打起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遇江而止”这里的“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指的是“宋江”,另一种说法指的是“钱塘江”。
第一种说法不正确,鲁智深遇到宋江并没有止步不前的意思。这里的“止”应该指“休止和死亡”的意思。
我认为指的是“钱塘江”,鲁智深在剿灭方腊胜利返回时。夜宿钱塘江旁边的六和塔。听到钱塘江的潮信坐化而逝。鲁智深的人生就此止步。
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智真长老对他讲得另四句偈语,原来鲁智深随宋江平方腊之前,曾再次上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长老对他讲了这样几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等鲁智深夜宿钱塘江旁边六和寺时,突然开悟,原来智真长老一直在点化自己。
鲁智深想:“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看到钱塘江潮,听到钱塘信,一切都应验了,后面的“圆”和“寂”两字是什么意思呢?
智深问众和尚,什么是圆寂呢?众人暗笑,出家这么久了连这也不懂。‘’圆寂就是死‘’,鲁 智深恍然大悟,原来师傅早就算准了未来。
于是鲁智深对寺中和尚说,给洒家弄点热水,今俺要圆寂,和尚十分惊奇并不敢怠慢,赶紧去办。
鲁智深梳洗一番,让武松取纸笔来,仿照师傅写下了几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写罢把笔一扔,盘腿打座,坐化而死。从此处也可看出,“遇江而止”的“江”指的是钱塘江。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