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苏维埃发动闪击战,震惊了全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莫斯科。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德国纳粹打响第一枪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元帅却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了550万大军,43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对苏联开始了“巴巴罗萨”计划,短时间内突入苏联境内数百公里,集结在边境的百万苏联大军灰飞烟灭,斯大林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感到无比震惊,也无比惊恐和愤怒,在沉默了两周后终于出现在了世人面前,领导苏联的对德战争。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
此前,斯大林根本没有想到德国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进攻苏联,因为战前斯大林坚信德国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苏联的,至少要等到解决英国之后。因此当时尽管有很多情报送到斯大林面前告诉他德国人会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袭击,斯大林都置若罔闻,认为是谣言,子虚乌有,为的就是破坏苏德之间的关系,让苏联先挑起战争。甚至斯大林一度认为,是希特勒耍了诡计,要他出兵进攻德国,然后德国就有理由向苏联开战了。所以战前当很多迹象表明德国很可能对苏联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斯大林耳朵的时候,斯大林都认为那些是阴谋诡计。
斯大林为何坚信德国不会在1941年进攻苏联
斯大林为何坚信德国不会在1941年进攻苏联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认为德国在解决英国问题之前是不可能进攻苏联的,斯大林一直认为德国的主力还在东线,而且根据他掌握的情报,东线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来到西线,他还在西线边境上布置了190多万军队,有了这么多的军队驻扎在哪里,根本就不用担心德国人的进攻。
同时他还在战前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在1939年的时候他和德国还是亲密的盟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脸吧。
但是这些我认为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苏联当时执行的“大雷雨计划”。按照“大雷雨计划”,苏联先和德国一起打败波兰并瓜分波兰,然后德国会和英法开战并大打出手,他的计划是在德国和英法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对德国动手,从西线攻入德国,如果运气好的话,英法因为和德国死磕,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可以连着英法一起拿下,从而使苏联称霸整个欧洲。
▲战争第一年,就要300多万苏军被俘
只不过这个计划在实行的时候出了些意外,那就是在拿下波兰后,德国进攻英法,没想到与一战完全不同,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德国给打败了。要知道在一战中,法国对战德国是从头抗到了尾,不过这也没有对斯大林实施“大雷雨计划”造成本质性的影响。后来德国没有拿下英国,对英国实施了“海狮计划”,试图利用空军的轰炸迫使英国投降,英国则顽强地抗住了德国人的空袭。
对于斯大林来说,他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他希望德国和英国一直死磕下去,死磕到德国精疲力尽,他就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在“时机成熟”之前,不能去惹德国,而是要装着对德国很友好,“迷惑”德国,在德国打的没有力气的时候突然给德国一下,把德国打趴。
说白了,其实斯大林想吃掉德国,所以他就要“忍耐”。
德国进攻苏联后,斯大林太没面子了
斯大林对苏联的统治是建立在个人威望和崇拜之上的,如他这一般被崇拜的人是不可能“出错”的。但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德国人的进攻彻底打脸。
问题是,在战前很多苏联高级将领也认为德国有可能会率先进攻苏联,但斯大林并没有接受这些意见,取而代之的是对苏军进行了“大清洗”,130多万人遭到判刑,68万人被枪杀,整个苏军有80%的将领被清洗,包括了苏军中最杰出的统帅图哈切夫斯基,使得苏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被斯大林“清洗”掉了
如果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失败,无疑失败的最为主要的责任是在他身上的,毕竟在他手上苏军因为他发动的“大清洗”,战斗力急剧下降,是战争初期苏军遭遇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战前接到了很多关于德军进攻的信息还置若罔闻。
而在战前,斯大林被捧上了神坛,被誉为“父亲”之类的称号,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有面子呢?
斯大林对德国的闪电战没有准备
实际上,在苏德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指挥层的战术思想哈停留在一战期间,他们对闪电战这种新式战法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刚开战不久就被德国人打的晕头转向。尤其是巴甫洛夫,指挥当时苏联最为强大的西方方面军,44个师一个星期就玩完了,这对于斯大林来说冲击太大了。
那么在当时的斯大林看来,德国有多强大!要怎样能打败德国?斯大林毫无头绪。好在苏联有众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国土,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动员能力,如果换了是普通国家的话,在德国这样的打击下早就亡国了。
其实斯大林在他沉默的2个星期里,也一直在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在根据战场的情况来思考应对德国闪电战的办法,尽管那个时候苏联已经损失惨重。
▲战争初期,苏联对德国人的闪电战毫无头绪
当然,德国对苏联的进攻也是斯大林自己召来的。如果斯大林没有对苏军进行“大清洗”,那么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战斗力不至于那么差。如果苏联不进攻芬兰,德国也很难判断出苏军的实际战斗力。而在苏芬战争中,百万苏军对战小国芬兰,在对方军队人数仅为20万人的情况下付出了35万的人员伤亡,而芬兰仅仅伤亡25000多人,如果苏联不是大国,有着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失去了百万军队后还能再动员百万军队参战,苏联恐怕也是无法战胜芬兰的。这一战也暴露了苏军战斗效能低的问题,这一点希特勒看到了,德军高层也看到了,因此德军认为苏军在德国的进攻下将不堪一击,甚至希特勒曾说,“苏联就是一栋快倒塌的房子,只要我踹上一脚就会塌”,结果斯大林就挨了希特勒一脚。
▲效果寡民的芬兰打的苏军晕头转向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只能说明开战初期一是德国进攻太突然,斯大林没有做好准备;二是斯大林认为德国不可能在那个时候进攻苏联,斯大林被彻底打脸,面子上太过不去;三是对于闪电战没有准备。
可以想象在开战初期斯大林是有多么地无奈,但德国还是要面对的,即便斯大林不想去面对他,希特勒还是会找上门,只能硬着头破去和希特勒死磕了。于是在沉默了两周后,斯大林再次出现在了苏联公众面前,领导了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