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但凡知道此中意味的人,都是毫无疑问很认同的。这里的《增广》,指的就是《增广贤文》;而《琼林》,指的则是《幼学琼林》。之
俗语常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但凡知道此中意味的人,都是毫无疑问很认同的。这里的《增广》,指的就是《增广贤文》;而《琼林》,指的则是《幼学琼林》。之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言和说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是对这两本书价值的认可和评价,其次就是这两本书自有它的社会地位和教益启迪作用。
下面,我就简明扼要的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两本书的价值体现。
《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本)。作者不详,只知由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进行过重订,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增广贤文》的书名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里,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明万历年间。后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和修订,才改成现在的模本,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谈人与人际关系,二是谈人的命运,三是谈处世之道,四是谈对读书的要义看法。
《增广贤文》以道家思想为主张,但并不排斥儒家思想的说教。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孝义的可贵性。这些观点是正统的儒家精神之体现,具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通篇以压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内容十分宽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可谓应有尽有,且又语句通顺、语意易懂。
《增广贤文》的核心主讲的是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内中一些谚语、俗语无比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积淀、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难能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
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的沧桑演变和千锤百炼,成为了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还有一些谚语、俗语高度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作斗争而产生的经验,成为了简明、生动和赋予哲理式的科学知识 。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也做了高度概括,从而直接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此处不予列举)。
《增广贤文》中绝大多数的句子都有典可考: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无需讲解就能自行读懂。通过诵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悟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幼学琼林》也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 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作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另有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所作。在清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过增补,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的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人又进行了增修。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使用对偶句写成,整齐规范、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颂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对众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使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依然千回百转、传诵不绝。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等等。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如:“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等等。
至此,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读通了《增广贤文》的人会很说话(因为知书达理),读通了《幼学琼林》的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胸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