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中医药与传
中医为《易经》中的一部分。巜易经》分五类,山医命卜相,医又分神明医学和本草医学。现在的中医属本草医学,它的理论和易理有许多相同之处。《黄帝内经》其内容对人类疾病的病因病机都有独特的论述,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理论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源,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医圣张仲景在金医要略一书即论及春夏秋冬之时病之规律,言及肝病起于春,愈于夏;甚于秋(即夏天没好,到了秋天会加重)缓于冬。即肝病在冬天会持续。这种即是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对病程的发展规律的慨述。
从人的生活生理上讲,通过三九寒冬,人的气血闭塞,活动减少,体内的代谢产物及毒素大量隐藏,到了春天,气温升高,人的气血开始活跃,大量毒素需要经肝脏解毒排出,如果肝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毒素,肝就病了。夏天天气更热,通过汗液又排出,应该将体毒排尽,假如又没排尽,到了秋天气温转冷,体毒不出就会加重;到了冬天虽然活动减少代谢变慢,但体毒仍不能尽尿而去,只能说是维持……
中医理论自中华传统文化而来,亦是从自然而来,是先贤观察自然总结而来。所以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