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军队装备了哪些火炮,威力又如何?

清朝初期装备的大炮,主要是仿制明朝的红衣大炮,这是一种从欧洲传入的大炮。采用前装药方式,长度在3M左右,口径110~130MM,重量在一吨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大炮,射击精度高,威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23:50:58

清朝初期装备的大炮,主要是仿制明朝的红衣大炮,这是一种从欧洲传入的大炮。采用前装药方式,长度在3M左右,口径110~130MM,重量在一吨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大炮,射击精度高,威力也大。

但清军入关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继续发展大炮等火器,武器装备还停留在清朝初期,以至于鸦片战争一败涂地。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启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就是典型代表。光绪16年(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开始制造12英寸阿姆斯特朗超级重炮,这是一种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12英寸重炮的仿制品。这种炮口径305毫米,全炮重58.5吨,发射炮弹重365KG,能发射的炮弹有榴弹、榴霰弹和散弹,射程12公里。该炮威力巨大,可以击穿400毫米厚的铁甲。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之一,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制造的最大的火炮。当然除此之外江南制造总局还生产了其他口径的大炮比如75毫米山炮,120毫米速射炮,150毫米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径线膛炮……清朝都可以生产,而且数量还不小。清朝一共生产了3900门大炮,而且基本上都是压制火炮和重炮。

虽然清朝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拥有了先进的装备,但仍然屡战屡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拥有先进的装备并不一定就能取得胜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