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地交税一般是按十抽一来征收,由官府直接向地主征收,而地租一般是持平税赋,也就是说,老百姓每打一百斤粮食自己大约可以留下八十斤,另外二十斤则由地主跟官府各分一半,这是清
古代土地交税一般是按十抽一来征收,由官府直接向地主征收,而地租一般是持平税赋,也就是说,老百姓每打一百斤粮食自己大约可以留下八十斤,另外二十斤则由地主跟官府各分一半,这是清朝雍正时期开始施行的田税征收方式,而乾隆继位后更是直接将其定为国策,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民国时期则依然采用这种征收方式。所以呢,老是说地主怎么个不好,其实也是替官府背锅的,因为地主拿走的那些粮食里有一半需要交税的。
不过呢,虽然税收是这么定,可是里面的波动值依然很大。这个主要是跟当地的土壤环境跟气候条件有关,比如,在江浙一带,当地的气候好,水利资源便利,亩产可以达到300斤左右,每年两季大约可以收获600斤/亩,按着这个水平去征收税赋交地租就是30斤交公粮30斤交地租。自己富余540斤/亩/年;但是呢,如果放到北方去,可能亩产会降到150斤,一年只能收一季,这样的话一年只能收150斤,再交去15斤公粮15斤地租,自己仅余120斤/亩/年,这样的话生活就会很困难。
其次,地租不同于税收,税收是有收成才需要交,但是地租却是不管收不收成都得交,这是天灾会造成农民与地主直接矛盾的主因。因为不管天灾与否,你都得交租,虽然现在看着合情合理,但是在某个特殊时期这就是为富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