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和尚。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皇觉寺的小和尚一步步成为开创一个盛世王朝的皇帝。另一个就是姚广孝,一个礼佛诵经的高僧改变了大明朝的轨迹,帮助藩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姚广孝,明朝僧人,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臣,靖难之役的“发起人”、参与者和最高指挥官。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甚至根本没有听过,因为姚广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确实不强。
他帮助朱棣成就帝业,辅佐了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明君,参与编写了《永乐大典》,参与了明朝迁都工程,北京城的格局设计也留有他的手笔。
从姚广孝的事迹来看,他一直都是在“幕后”做这些事情,所以他的历史存在感会很弱。对于姚广孝的所作所为,有人认为他劳苦功高,功绩卓越;有人则认为他帮助朱棣造反,是一个“妖僧”!到底姚广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觉得这应该从他认识朱棣的时候说起。
“黑袍妖僧”——姚广孝
姚广孝是一位相当聪慧的人,他精通三教学术,小时候以儒家学为基础开始读书生涯,十四岁的时候落发为僧,在寺庙当一名和尚,但是他又拜了道士为师,学习阴阳之数。所以儒、道、佛三教的知识他都了如指掌。
姚广孝的人生转折点是遇到朱棣的那一刻,当时高皇后崩,所有藩王回来吊孝,完事后朱元璋给每一位藩王安排一名僧人带回封地,每天诵经荐福,朱棣安排到的就是姚广孝。
朱棣回到封地后与姚广孝相处的非常融洽,两人都有非同一般的远大理想。因此在燕京的这段日子里,朱棣和姚广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登基,随后就是大规模的削藩运动。看着藩王一个个被削去,朱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姚广孝给他一个建议:“起兵!”直接打到南京城去!朱棣本来就是野心很大的人,听到姚广孝的建议二话不说就点兵出征,高举“清君侧”的旗子杀向南京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一打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姚广孝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坚守北平,并且不断给前线的朱棣提供战略建议,最终朱棣取得了胜利。
朱棣登基后要给姚广孝记首功,赏赐他房屋田地、金银宫女,但都被姚广孝一一拒绝,仍然继续留在寺庙当和尚,不过因为有官衔在身,有时候还是要上朝见君。于是姚广孝在上朝的时候就换上官服,平时就穿僧服,被人称为“黑衣宰相”。
黑衣宰相是对姚广孝的尊称,也有不少人称他为妖僧,主要还是他帮助朱棣造反,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篡逆”!那么姚广孝算是妖僧吗?这个答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要我看来,他不算妖僧。
姚广孝帮助朱棣是对是错,就要看靖难之役是好还是坏了。
靖难之役,从旁人看来这是一起小宗篡了大宗的“篡逆”事件,但从朱家角度来看,这只是一起家事,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
朱棣起兵之前,建文帝的削藩运动已经如火如荼,齐王、代王已为阶下囚,周王贬为庶民,湘王被逼得引火自焚,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棣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姚广孝给朱棣的建议不仅仅是造反,更重要的是自保!
靖难之后,朱棣创下了永乐盛世,明朝在他的统治下走向辉煌。从整个历史发展来说,朱棣的治国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就因为靖难的罪名而否定朱棣,并且给姚广孝加上“妖僧”的头衔,这实在是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