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边的人,不是杀狗的就是吹丧的,他们是如何建立汉朝的?

刘邦手下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来自于基层,从刘邦自己开始,刘邦是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却成为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萧何是县吏,相当于今天的县委办公室科员,却成为西汉帝国的一人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30 20:59:34

新搜神记,用科学和历史打通神话的任督二脉。

谢邀,这世上从来都没有天才,所有的天才背后都有故事。

就象韩信吧。被人称为兵仙,无师自通兵法。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却惊才绝艳。好象他的军事才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可这是真的吗?从他的早年活动可以看出些端倪。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放下手中的剑。而那个时代什么样的人能够用剑?而从韩信的一生都充满着一种骄傲。哪怕当他被贬为淮阴侯时,都耻与樊哙同列。因此韩信的出身绝对不象《史记》上说得那样简单,只是司马迁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只有这么点。如果你把它当成历史全部真相就大错特错。

再说说萧何,他其实早就被作为人才想向上级引荐。但聪明的他知道时势,所以愿意呆在沛县这个小地方。所以可以说明,小地方未必不出人才,只是看环境是否需求。

解释刘邦的朋友为什么如此多人才你得从多个方面看。其一,沛县这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

何解?想想刘邦祖上仕魏,后入楚,再入秦。历经改朝换代却偏偏找到沛县这个地方定居,足见在乱世中沛县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以至于刘太公在当了太上皇定居长安后依然对这里念念不忘。后来吕雉一家也迁入此地就更说明问题了。可以说在这时呆在沛县的未必都真的是出身下层,只是说在时代的大变动中暂时居于此位置。不是有人考证出陈胜都不是个普通农民吗?如果把这份用心用在刘邦的诸位大臣身上,未必不能出成果。

第二点,时代的因素:关于挑选人才,历代其实都是难题。世禄制、门阀制、察举制、科举制其实都各有优缺点,不存在绝对的好方法。秦代去春秋不远。对于将领的选拔门第还是很关键的。象赵括因赵奢而为将。秦军中王家、蒙家,楚国的项家、赵国的李家都是有名的将军世家。大部份人挑选将帅都是很重出身。这也是所以韩信久不得用的原因。但这不等于说下层百姓中没有人才。特别是一旦得到成长机会,前途不可限量。刘邦本人就是这样。他从刚起兵时的屡战屡败,到后来英布甚至对他畏惧三分,这就是不断成长的证明。战争是块试金石,在残酷的战斗下,能干者会脱颖而出,庸才会被快速淘汰。

第三点,幸存者定理。因为历史大部份时间都只会记得成功者的。我们只记住了成功了的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很多时候却忘记奚涓、刘苛、吕泽。偶然因素其实也在历史中占有很大比重。就象当今的一些成功人士,成就他们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有多出众的能力,很大因素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各种缺点如短视,轻率反而成功。因为这样,所以更多时候他们说做就做,不会有太多的顾虑。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也是这个道理。

第四点,他们本身的优秀素质。不可否认,这些功臣还是有他们的优点的。比如周勃,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堪称天才。这样才在吕后死后一举搞定吕氏一门。所以刘邦能够找到他们,这只能说明刘邦本人也足够优秀。优秀的人对优秀的人是有磁场的。他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无耻小人,而是一位真正的仁厚长者,正因为他有很多优点,所以很多人选择终身追随他。这里面不光有这些他从小玩到大的兄弟,还有儒门的郦食其、叔孙通,智者张良、陈平等等。

以上就是刘邦所以能够有如此多的人才做为手下的四大原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