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身不具备抗导弹打击能力,有一定反海盗实力,其实战防护完全依赖航母战斗群外围的美军宙斯盾作战系统
二战太平洋远洋决战已经过去80多年了,人类迄今为止没有
航空母舰过时了吗?从实战看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防护 及对其攻击
“布什”号航母(CVN-77)
有西方军事专家认为,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超高音速导弹和无人机等新型攻击手段的发展,开始有人觉得航母花费太高,又因目标太大易受攻击,因此质疑航母在战略上的价值,以及在现代海战中航母是否过时了。
事实上,当今世界上除美国海军能随时保持3个航母战斗群在全球各地做实战部署。其他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似乎绝大多数都只是暂时把它当作国力和威望的象征,很少真正把航母当作实际作战的武器。
但是,曾于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任教、现任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执行长的洛伦·汤普森指出,没有人真正怀疑大型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作用;而且现代航母具备大量的防御武力,任务编队中拥有各种护卫船舰,除非使用核武器,否则在实战中要击沉航母几乎是不可能。
“俾斯麦海”号(CVE-95)
美国航母在实战中被永久击沉,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遥远事情了。当时,美军共有12艘航母沉没,通常是经受了密集饱和的空中轰炸。而最后一艘是1945年2月沉没的“俾斯麦海”号(CVE-95 Uss Bismark Sea),它被日本“神风”特攻队驾驶自杀飞机炸沉。
此后数十年间,美国航母虽然遭遇各种意外,包括严重碰撞火灾,但没有一艘因之沉没。最近的一次是1964年越战时,北越“蛙人”特种部队偷袭停泊在西贡外海的“卡德”号(CVE-11 Uss Card)护航航母,“卡德”号受到重创几乎沉没,美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回抢修,才总算保住颜面。
“卡德”号(CVE-11)
与此同时,在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及伊拉克战争等多次重大冲突中,美军航母都发挥着突出作用。而美国海军为了解一艘航母在沉没前到底可以经受多少轰炸,曾在2006年5月17日自己动手以一艘除役航母“奥里斯坎尼”号(CVA-34)做试验,用各种常规武器在各种位置连续轰炸了4周却仍未沉没,最后只得出动工程兵部队将其凿沉。
作为华盛顿的死敌,伊朗在2015年的一次演习中也曾用与美军航母形态类似的浮桥船做试验。浮桥船虽比航母尺寸小得多且更薄弱,但仍能经受住高强度的猛烈攻击。伊朗军方先是用反舰导弹反复轰炸,再用小船围攻,之后又派遣突击队员攻占假想的航母。
可见,要击沉一艘已解除武装、毫无防御能力的航母尚且如此困难,就更别说攻击战时有上百架战机及多艘巡洋舰、驱逐舰护卫的现役航母了,“这些航母的战机战舰等护卫武器防御范围远达数百英里。”因而,“要让一艘长一千英尺钢铁巨舰沉没确实很难。”
航母的运营费用也是一个争议话题,但若以美军航母为例,经费成本问题其实是一个假议题。建造、营运和维持所有美军航母的成本大约只占联邦预算的1%,最重要的是至今没有人能为裁掉航母提供可靠的替代军事方案。
航母看起来花费巨大,是因为精确的算法会将它的护航成本全部计算进去。但换个方式说,如果美国海军必须在没有航母的情况进行军事行动,势必需要有更多的战舰才行。
“卡尔.文森”号(CVN-70)航母战斗群
至于美军航母这种超大型目标易受攻击的问题,任何对手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要想实际达成这一目标,其可能性差不多为零。虽然一艘造价过百亿美元的战舰,加上5000名水手和上百架高性能军机,肯定是敌国眼中最有价值的战略目标。而击沉或瘫痪一艘航母对于敌方来说将是个超级战果,对美军则是大挫败。
大型航母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美国武库中最安全和最有用的作战系统。按照海军投资新型作战技术的速度,情况估计这种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理由如下:
一、大型甲板航母快速而灵活。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它的飞行甲板有3个足球场大、排水量10万吨,装配数百个水密舱室与数千吨装甲,传统鱼雷或水雷都难以对其造成严重损坏。
而且由于航母以56公里时速不断移动,比潜艇要快,不易发现或跟踪。就算以远程导弹瞄准,在导弹飞行的30分钟内,航母可能移动位置会扩大到1800平方公里,90分钟内更能扩大到15,500平方公里范围。
二、航母防御力量极为强大。尼米兹级航母配备了多种主动及被动防御系统,能有效抵抗巡航导弹、潜艇等威胁。其中包括各种传感器、雷达、防空导弹和加特林高速近防炮。此外还有数十架战机与预警机中队、反潜直升机。
为航母护航的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三、航母不会单独部署。航母通常以战斗编队部署,包括配备防空导弹的多艘护卫战舰,能够防御弹道导弹在内的空中威胁,以及打击水下的敌国潜艇;加上舰载战机,能迅速排除对手跟踪与威胁。另外,航母编队通常还配属多艘攻击型核潜艇,能帮助航母避免来自敌国水下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威胁。
四、航母战术发展已相当成熟。虽然航母有层层防御,但当出现潜在威胁时决不会轻易冒险。它以开阔海洋而非狭窄海域为作战区域,以充分发挥护卫机舰的功能,并能运用从海底到近地轨道的各种军事资产的讯息链接,以掌握最佳的战场态势。
五、新技术正在加强航母防御。尽管外界对航母面临的新威胁有各种猜测,但美国海军仍在大力投资新的攻防技术,已经改变战术以应对高速反舰导弹的出现。近年来最重要的进步是将海军各种装备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传感器和武器功能。从隐形战机与舰载干扰系统的穿透式侦察能力,及反导电子战系统等等,都有很多新发展。
尼米兹级航母的战时生存能力有一条不太容易越过的底线,那就是当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采取核攻击手段对美军最有威慑力的战舰构成现实威胁。不过如不使用核武器,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击沉美军航母。
俄罗斯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
作为美国的海上对手,俄国黑海舰队前司令弗拉基米尔·科莫耶多夫海军上将曾专门从战场角度,分析了俄海军与美军航母展开水面和水下作战的战场操作性。谈到从水面进攻美军航母战斗群,他提醒大家,航母旁边永远有护航舰只。
这不仅限于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为舰队提供的战区纵深防空,且必定还会有多用途核潜艇和“鹰眼”E-2舰载预警机实施水下及空中的远程预警保障。所有这些舰艇配备了数百个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攻击型导弹发射装置,而这还没提及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主力—舰载机群。
美国的每个航母打击群都有1500公里的防御纵深。但俄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对航母发射导弹的距离一般在300至500公里范围内。也就是说,美军航母战斗群能够发现1500公里内(借助舰载预警机范围可更远)的任何水面舰艇,并在对自己安全的距离上迅速摧毁对手。至少,“俄水面舰艇无法对美国航母构成实际威胁—到不了导弹发射的必要距离内。”
俄罗斯的“白蜡树”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
那么,能否通过核潜艇对美国航母编队发起水下突袭呢?科莫耶多夫认为,这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第一,悄然进入作战海域,未被敌方反潜兵力发现。这是极其困难的任务。第二,潜艇应当有几艘,以保证必要的导弹齐射数量。第三,这些潜艇应当接近目标至齐射距离—约700公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发射导弹时应掌握目标位置的准确信息。
但在实战中,俄国海军在目标指示系统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存在空白,近年来才开始弥补这一致命的短板,比如在卡-52的基础上研制海上无人直升机。有消息称,俄海军现役的A-50U和图-204R飞机能够向俄潜艇提供目标指示,这些飞机正在叙利亚上空执行侦察任务。但科莫耶多夫说:“不过不要忘记,一旦真正出现攻击航母战斗群的迹象,这些飞机将成为美国战斗机的首要攻击目标。”
据此,俄国军事领导人心里非常清楚的一个现实是,“这样看来,应当诚实地承认:理论上俄有击沉美国航母的机会,不过成功率微乎其微。”
“尼米兹”号(CVN-68)
但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罗伯特·法利承认,如果发生大国战争,俄国或其他国家的潜艇、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是一种有效的阻遏威慑手段。“他们将用武力威胁方式让美国航母战斗群远离主战场。”不过,他也指出,“所有猎杀航母的导弹或鱼雷都只会用在讨论航母的弱点,若真的要对航母发动攻击,任何手段的代价都太高。”
最后,美国人的观点是,假若一艘美国航母真的被击沉,就意味着战争,并将是全面开战,而不再是鸣枪警告。因为在航母被击沉后,如果美国总统或国会议员不强力反击,将不可能安于其位。航母是美国国力和威望的象征,在美国人的心理上,击沉航母等于是一次珍珠港事变或9.11事件。
在经历9.11事件之后,一旦有任何类似攻击的迹象,美军肯定会将能动用的所有军事力量用来对付击沉其航母的国家。“因此,对于那些认为他们有机会击沉美国航母的人来说就有两个问题:「做得到吗?」而即使能做到,「这么做值得吗?」”
而对失去了苏联时代那支强大水面舰队的俄国人来说,在接近失去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后,如何再次拥有一艘属于本国海军的超级航母,仍然是莫斯科当前和今后数十年强军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