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长篇大论还能活多久?

长篇大论早就在、将永活,与短篇小论同在、共活。
\"140字的文章″?只是1张小小的碎片,一览无余、瞬间读完,无需多大的耐心。
问题的关键在于,碎片化阅读仅仅是指阅读时间的片段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3:52:25

长篇大论早就在、将永活,与短篇小论同在、共活。

\"140字的文章″?只是1张小小的碎片,一览无余、瞬间读完,无需多大的耐心。

问题的关键在于,碎片化阅读仅仅是指阅读时间的片段化,每次都短、难以连续,利用这样的时间片段,每次的阅读时间都短、阅读量都少,但,所阅读的完全可以是长篇大论和鸿篇巨著,尤其,在内容上却是连续性的阅读。

而碎片化文本,内容少,比如140字,即阅读量小,一次全都读完,而读完的则是内容的全部,就那么点儿,倒是高度连续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绝不只是碎片化文本阅读,除非单单、偏偏去阅读碎片化文本。

碎片化阅读的如果主要是长篇大论,那就是太有耐心了!抓住每个时间片断,读完了,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而做到了持之以恒则根本上是由于如饥似渴,对知识的索求欲望强烈。

为什么说即使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长篇大论也将永久存活?

第一,是因为长篇大论里的知识全面、系统、深刻,包含着很多碎片文本里已有的内容,又包含着很多碎片文本里没有的内容,尤其是,是对碎片文本内容的整合、综合,更有修正、补充、扩展、提升、创新。碎片化文本根本没法比。

第二,是因为长篇大论能够引发和促进广泛而且深入的思考,包括创造性思考,而阅读的最重要意义就在这里。这一点,碎片化文本也没法比。

第三,是因为长篇大论阅读有很多时候是由碎片文本阅读引发、催生的,很多读者读完碎片文本之后会自问:内容会这么简单吗?行业或领域或专业或岗位或流程的内容只有这1个点或者1个方面吗?背后或底层的内容是什么?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依据是什么?是真的吗?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肯定、绝对地写呢?等等,于是,就会转过头去阅读长篇大论,寻求种种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短篇小论就只是个入门、铺垫、引子。

第四,是因为长篇大论阅读相当于深厚的先期性知识储备,能够让之后的短篇小论阅读效率高、效果好,可以明确知道碎片文本内容的有与无、新与旧、对与错、深与浅、真与假,如果知其既为无又为新同时还既为深又为真,才会认定其价值大,便喜出望外了,既点赞又收藏还转发,在今日头条上就可见到这样的碎片文本内容。

第五,是因为碎片化长篇大论阅读符合并适应了时间片段化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无奈的,却又是明智的、灵活的、可贵的,一样能够得到利用整块时间连续读完所能得到的知识,只是慢多了。

时间碎片化阅读模式,不会必然导致缺乏思考和浅层阅读,也不会必然导致长篇大论活不长久,更不会必然导致失去对阅读的耐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