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这事还真值得一说,陈赓将军的386旅名将如云,难道就没有别的军事干部可以接替倒霉的李云龙?新一团团长出缺,需要惊动八路军副总指挥亲自下令拦截丁伟?既然被选送延安抗大学习,说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07:05:05

丁伟本来是要去延安抗大学习,但在路上却被彭老总安排接任李云龙的新一团。

按说去抗大学习的机会很难得,而且28团是标准的大团,新一团不过是1000多人的小团,为什么丁伟还很开心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到新一团能痛痛快快地和鬼子好好干一场。

虽说28团是个3000多人的标准团,但当时部队的战斗力和冀中军区所处的环境,都不具备同日军发生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冀中军区成立于1938年5月,前期司令员是吕正操,班底部队是东北军的691团。从抗战初期到1938年底,仅一年时间就发展到10万人。

从人数上来讲确实不少,但这支队伍面临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组织很松散,而冀中军区的干部又非常短缺,所以很难有效的指挥。

其次,队伍扩充过快,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大部分人都是拿着大刀、长矛和鬼子干。受两个条件的限制,一直无法形成比较强的战斗力。

为解决冀中军区的困难,1939年初,中央抽调了120师8000多人,挺进冀中协助冀中军区做部队整训和协同作战。

从冀中军区的情况来看,丁伟可能是随120师进入了冀中,他的28团应该也是整训时期成立的,兵员主要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农民为主。

虽然120师的到来增强了冀中军区的实力,但只是解决了基层干部的问题,武器弹药依然严重短缺。以120师主力部队为例,人数从8000多人扩充到近五万人,但一半人连枪都没有。

丁伟是1940年被调往延安学习,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从后方调到前线,应该还没捞到几仗打,即使有那么几次机会,28团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估计打的也很憋屈。

如今到了新一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新一团虽然人数不多,但能从正面击溃坂田联队,说明战斗力非常的强。

其次李云龙“会过日子”,新一团的家底厚,不仅有3挺92式重机枪、5挺歪把子,还有掷弹筒、迫击炮,这和日军1个中队的配置差不多。

凭新一团的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对付千把个扫荡的日伪军绰绰有余,这可比丁伟在28团痛快多了,他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所以李云龙说丁伟捡了一个大便宜。

但“拿人的手短”,丁伟也是个爽快人,最后给李云龙送了一份大礼——“一个骑兵营的装备”。李云龙是“买卖人”,一看吃亏不多,就高高兴兴去被服厂当厂长去了。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