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二桃杀三士”,是因为古人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吗?

本昌谈历史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晏婴\"二桃杀三士”不是古人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不患寡而患不公”。
先从晏子为什么要杀三士洗起。
晏婴是三朝元老,历仕灵公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9 02:37:41

本昌谈历史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晏婴\"二桃杀三士”不是古人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不患寡而患不公”。

先从晏子为什么要杀三士洗起。

晏婴是三朝元老,历仕灵公丶庄公丶景公。当时齐国的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也是仕过三朝的重臣。三士都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不守礼节,目空一切,己成为朝中害群之马,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所以要杀死三士。

再说晏婴是怎么用二桃杀死三士的?

要杀死三士并非易事,因三士武力过人,靠武力降服很难成功。晏婴便设计了以两颗桃子三个人无法平分,通过三人比功行赏为谋,让三人自杀: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的自尽。古冶子看到公孙接丶田开疆被自己羞辱的自尽了,自己也羞愧难当,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就除掉了三士。

“二桃杀三士”说明了\"不患寡而患不公\"。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计谋正是利用了人们不担心东西少,而担心分配不公平。分配不公必然会引起不满和愤慨,当不满和愤慨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人就会不计后果,生死不顾。晏婴正是利用了古人\"不患寡而患不公\"的思想观念和三士鲁莾的性格,而成功实施了他\"二桃杀三士”计谋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