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馅饼呐!不否认汉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但在继位登基这件事上,明显存在运作的痕迹,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其中的种种疑点表明,汉文帝
哪有那么多馅饼呐!不否认汉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但在继位登基这件事上,明显存在运作的痕迹,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其中的种种疑点表明,汉文帝之所以能即位,完全是他与“功臣派”达成了某种协议!
疑点一:平定诸吕后为什么杀了少帝刘弘?
由“功臣派”主动诛杀诸吕的政变,其目的很明确:诸吕安刘!既然是“安刘”,灭了吕氏后,好好辅佐少帝刘弘就是了,可偏偏节外生枝,把傀儡皇帝刘弘,以及他的几位兄弟都杀掉了。
为了解释这个诡异的举动,他们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刘弘兄弟几个都不是汉惠帝骨血,是吕后从吕家抱来的孩子,冒充皇子!
这个说法明显是惊天谎言,但大家都信了,现代的人也跟着信了。于是刘弘就像历史过客,被人们遗忘在不起眼的角落。我觉得汉惠帝的六个儿子都是他亲生的,不存在“假冒”一说,理由如下:
1.“假冒说”出自平定诸吕后,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相关证据,这个说法就是个孤证。
平常老百姓家多个孩子出来都藏不住,何况皇子?如果是假的,不会一点证据都没有。司马迁在《史记》中仅仅记载了功臣派的说辞,未加任何评述,也没有任何旁证。我觉得司马迁对此事也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没有证据,于是就以这种隐晦的方式写出来,由读者自己分辨。
2.“假冒说”逻辑不通
有的说这六个皇子都是假的,我想问:造假本来就是技术活,为什么一下子造六个?不怕露馅吗?吕后脑子坏了?也有的说这些皇子有真有假,这就更说不通了,既然汉惠帝有皇子,为什么还要弄假的?汉惠帝脑子坏了?
所以我认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假皇子,都是汉惠帝的骨血。
既然刘弘是汉惠帝的亲儿子,那么他们为什么非得以“假皇子”的说法,灭了汉惠帝的后?
一种说法是刘弘毕竟是吕后的孙子,怕被报复。我觉得这个说法行不通,刘弘跟吕后真有多少感情吗?前少帝刘恭不就是因为母亲被吕后杀了,发出怨言而被吕后毒杀的吗?
我的结论是:“假皇子说”就是周勃陈平等“功臣派”为了达成“反吕统一战线”,抛给刘襄刘章兄弟的一个诱饵!
当时的形势是,吕家掌控了南军和北军,从皇宫到京畿地区都在吕家武力控制范围内。周勃虽是太尉,练军营都进不了。要想除掉诸吕,实力雄厚的刘襄刘章兄弟,才是这场棋局的胜负手!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刘襄的大军出动,没有刘章做内应干掉吕产,想除掉吕氏那就是天方夜谭。
怎么才能拉拢刘家兄弟入伙呢?皇位!还有什么诱惑比皇位大呢?于是“功臣派”抛出“假皇子说”,心有灵犀的刘家兄弟,仿佛由此看到了周勃陈平们抛过来的媚眼。于是,统一战线顺利达成。
这就是刘弘被杀害的原因,他成了诛灭吕氏的谈判筹码!
疑点二:刘襄为什么出局?
“革命”成功后,上位的为什么不是“计划”中的刘襄,而变成了谁也没想到的刘恒呢?
有人说,刘襄刘章兄弟太能干,不好控制,刘恒似乎柔弱些,所以选了他。有点牵强,如果说好控制,刘弘就是最好的人选,不应该是刘恒。
我觉得理由很简单,如果刘襄登基,谁是第一功臣?毫无疑问是刘章、刘兴居,而不是周勃、陈平。如果扶立另外一个人,毫无疑问第一功臣的桂冠就是周勃和陈平!
这才是刘襄必须出局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什么是刘恒?当时的候选人只有刘襄、刘恒和刘长,只有刘恒最合适。
疑点三:周勃的反常举动
刘恒登基之前真的一无所知吗?我觉得不大可能,以陈平的谋略,他不可能不在诸吕行动开始前,就盘算好下一任皇帝的人员。革命打天下,为谁打先得弄清楚嘛,否则跟谁讨赏钱?
所以,刘襄的出局绝不是最后讨论才产生的结果,而是尽在计划中。当初抛给刘襄的“假皇子”说纯粹就是个骗人的诱饵,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假皇子”当砝码,卖给他们选定好的下一任皇帝刘恒。
真相应该是,诸吕行动开始前或行动中,功臣派就已经联络上了刘恒!并且双方应该达成了协议,不过这个协议并非刘恒亲自参与,而是他的委托人薄昭一手代办。
这么说有证据吗?有两件事也许可以作为佐证。
第一件事是刘恒进京当日,周勃曾经迫不及待地表示,有重要的事需要向皇帝私下汇报,结果被汉文帝以“皇帝无私事”为由拒绝了。周勃有什么事需要“私下”汇报?我觉得就是让汉文帝亲口承诺一下协议内容,汉文帝心知肚明,他不能刚坐上皇位就受人要挟,于是一口回绝。
不光如此,刘恒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举动:不接受皇帝印玺!如果了解了他们之间的这段故事,就很容易理解汉文帝的心思,他分明在对周勃说:少跟我扯协议的事,如果你有胆量现在就反悔,皇帝的印玺就在你手上,你可以试试!
周勃此时已经骑虎难下,他哪有反悔的余地,只能三番五次请求刘恒收下印玺,等于在对刘恒说:皇帝,俺错啦,协议不协议您说了算!
第二件事就是公元前176年,周勃已经退休在家,却无缘无故地被诬告谋反,被投进监狱。这件事也很吊诡,本来已经处于安度晚年状态的周勃,突然间心生恐惧,总觉得皇帝要杀他。后来果然有人告他谋反,把他弄到监狱审讯了几个月,最后还是薄太后求情才放了他。
我查了一下史书,周勃的恐惧感,很可能跟刘兴居的造反有关。刘恒登基,诸侯王们心里一直是不大服气的,这个状态到他孙子汉武帝才得以根治。刘兴居造反让汉文帝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他担心这个时候,如果周勃说出他们之间的协议,那么诸侯王们一定会借着刘兴居造反的“东风”,打出刘恒地位非法的旗号,完全有可能把他轰下台!
所以,刘恒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必须想办法控制住周勃。周勃很可能是得到了薄昭的信息,才表现出突然的恐惧。薄昭为啥给周勃透露信息,很简单,对他们的协议,薄昭也是知情人,同病相怜,周勃出事也可能带出他。
好在周勃很知趣地闭紧了嘴,所以谋反案不了了之,说白了就是他跟刘恒之间的默契:我坚决闭嘴,你别杀我!
综上所说,刘恒即位绝不是什么“天上掉馅饼”,而是他早就和功臣派谋划好的事,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