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喜欢把农历十二月份称为腊月?

现在就是农历的十二月,想必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都会说是腊月;对于年轻人,这分明就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是应该说成十二月的。可偏偏被老人们“感染”,也说成“今是腊月八,要吃腊八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11:23:53

现在就是农历的十二月,想必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都会说是腊月;对于年轻人,这分明就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是应该说成十二月的。可偏偏被老人们“感染”,也说成“今是腊月八,要吃腊八粥”。

在人们心中几乎“没有”十二月只有腊月了。为什么人们喜欢把农历的十二月就称为腊月呢?

传承了腊月由来的习惯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的年终猎祭风俗。猎祭就是通过狩猎的方法获取野兽,然后用它祭祀祖先和神灵。因为“猎”与“腊”是通假字,“猎祭”也就被说成了“腊祭”。“腊祭”的对象,仍然是列祖列宗及门、户、天窗、灶及门内土地(即“行”)五位“家神”。年终祭祀都一定在农历的十二月举行,也就称此月为腊月。

另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汉代学者学者应劭著的《风俗通.礼典》。该书记载:“腊者,接也;乃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意思是说,腊月包含有新旧更替,辞旧迎新的意思。也是啊,岁末之交,在民间,特别重视祭祖先祭“家神”的活动。不过,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祈求人寿年丰的才是真。

到了农历十二月(即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比较多,这与人们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有关。而这些习惯都是以人们崇尚,也不容易忘记的事。于是不断沿承,便是腊月之说铭记于心,相袭相承下来。

受到了人们口语的熏陶

民间是俗语的发源地,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的经历经验,总结出了通俗易懂而有寓意深刻的话。诸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一三五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都与“腊月”有关。还有“寒冬腊月”、“十冬腊月”、“岁时伏腊”、“残冬腊月”、“腊尽春来”等等的成语,都是以“腊”成词组句。尽管说,腊月还会释义为农历的十二月,毕竟遣词造句都是“腊”字。这样,也就在人的意识和思想中,用“腊月”取代了“农历十二月”。

将农历十二月说成腊月,其实是“异工同曲”,它就是指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即使是人们的称之为腊月,但大家每天要翻天的日历上还是以“农历十二月”来标记,腊月只是它的代名词。既然都已经沿习下来,也只能遵从于人们的习惯了。

【@为生活而提神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