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来历是什么?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看做中国古代女性美的标准。相传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有关,谁知竟闹了大大的乌龙!
◎词典里的词语注解
沉鱼的典故来自于西施:
西施溪边浣纱,鱼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9 18:48:47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看做中国古代女性美的标准。相传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有关,谁知竟闹了大大的乌龙!

◎词典里的词语注解

沉鱼的典故来自于西施:

西施溪边浣纱,鱼羡其美丽,羞沉水底。

落雁的典故来自王昭君:

昭君出塞,雁见其美,愧至坠地。

闭月的典故来自貂蝉:

貂蝉月下祈祷,月见其美,悄隐云后。

羞花的典故来自杨贵妃:

玄宗与玉环御花园赏花,花见玉环之美,羞至凋零。

◎求根溯源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说法似乎成了传奇、戏剧的套话,但细细追源,最早用这八个字的却是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庄子、曹植、李白!

沉鱼落雁见于《庄子·齐物论》:

“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意思是,水中的鱼,见了毛嫱、骊姬的美,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看到她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看到她们,赶快地跑开。

闭月的妙思取自曹植的《洛神赋》:

(洛神)“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

羞花出自李白的《西施诗》: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

意思是,越国西施来自苎萝山,她的美穿越了古今,连荷花都感到羞愧不如。

其中的乌龙之处:

其一,首创不是那些古代被人视为三流文人的作家,而是庄子、曹植和李白这样的大师。

其二,对应的人物除西施之外,王昭君、杨贵妃和貂蝉都有出入,应该是毛嫱、骊姬和洛神。

◎美女补说

毛嫱、骊姬,春秋时帝王宠爱的两位美人。毛嫱,清郭庆藩《庄子集释》释毛嫱为春秋时“越王美姬”,骊姬是稍晚晋献公的美女。可见,庄子的毛嫱、骊姬的“沉鱼落雁”,比公元前5世纪勾践时代的西施的“沉鱼落雁”早300年。西汉时的王昭君,当中还隔着周和秦,可以说就更晚了。

闭月描绘的是曹植暗恋的洛神宓妃,而不是貂蝉。

甄宓,又名甄洛,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世称甄夫人或宓妃。曹植因爱慕甄宓,在洛水河畔写下《感甄赋》,又名为《洛神赋》,所以又托称洛神。实际上最早的洛神源自于先秦神话,为伏羲的女儿宓妃。

第一个用鲜花比喻美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