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圣人在二千多年前所言。当今时代,三十岁的男人事业和婚姻肯定与古代不能相提并论。
就同一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三十岁的状况也是千差万别,事业和婚姻
“三十而立”是圣人在二千多年前所言。当今时代,三十岁的男人事业和婚姻肯定与古代不能相提并论。
就同一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三十岁的状况也是千差万别,事业和婚姻也未必都能“立”的起来。
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以大概率来分析一下三十岁男人的事业和婚姻状况:
一、一线城市,事业稳定,但婚姻难定
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平均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学业有成,按专业就业应该问题不大,事业上已打拼了几年,基本稳定且已起步,应该小有成绩。
在婚姻状况上,一线城市外来的年轻人较多,由于住房等压力的存在,工作后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考虑婚姻问题。因此,结婚年龄越来越大。一线城市的结婚年龄基本超过30岁,目前已创十年来适龄结婚率最低水平,平均初婚年龄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上海、江苏等地男女青年的初婚年龄已超过34岁。
所以,许多在一线城市30岁的年轻人,觉得自已还不大,最多认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30岁未婚的男人大有人在。
二、一般城市,大多工作稳定,已结婚生子
在二线以下的大、中、小城市,男人到了三十岁,就业年龄比起一线城市应该稍偏早一些,大多数谈不上什么事业,只是工稳定而已,且正在起步阶段。
在婚姻状况上,最新统计表明,我国平均初婚年龄在25~26岁左右,其中城市达到26~27岁。
我所在的小城市和以上水平基本相当,二十八、九岁还没结婚,就觉得不小了,父母也开始着急,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已属少数,大部分男人已结婚生子。
三、在农村,工作谈不上稳定,孩子已到学龄
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部分只有高中或初中水平。但现在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绝大多数都在城市打工。
这些年轻人,或在城市自已做一些小卖买,或给别人打工。由于文化程度有限,所以工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大部分只能保证基本生活,干什么能多挣点钱,就干点什么,工作很不稳定,三十岁,远谈不上什么事业有成。
每当过春节的时候,年轻人都会回到农村老家,比一比做卖买或打工一年的收成,远比不上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
在婚姻问题上,却比较早,大部分一到法定结婚年龄就会谈婚论嫁,到25岁就已是大龄青年了。
他们早早就不上学了,所以考虑结婚比较早。用农村人的话说,晚了,别人就把好的都挑完了。
所以,三十岁的农村人,大部分孩子已到学龄,也许小俩口正带着孩子外出打工,或已成为留守儿童。
总之,三十岁的男人,事业和婚姻应该在什么位置上,不能一概而论。这个多样化的时代,也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群,只能因人而宜,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考虑自已的事情。
当然,三十岁能做到事业有成,娶妻生子,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