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多行动缓慢笨拙,不善游泳,多数时间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险的时候也会小步短距离小跳(也有例外,如蟾蜍类中的雨蛙科、树蛙科、丛蛙科比蛙类善跳而且灵活,滑趾蟾蜍类则可以像蛙类一样跳跃)。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 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主要分布在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澳大利亚原来无蟾蜍,后来从其他地区引进了蟾蜍,但繁殖太快,并且有毒,因此成为了澳大利亚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白天,大蟾蜍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等处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大蟾蜍冬季多潜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烂草里,也有在陆上泥土里越冬的。蟾是幸福的象征。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人类作了很多好事。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这种动物是被人们所看不起,不少人认为蟾蜍是低能儿。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尽管人们不理解它,但它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 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
月亮上有一个长袖善舞的美女嫦娥,这是人们关于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述了月母常羲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据考证,嫦娥就是从《山海经》里的常羲演变来的。只不过常羲在《山海经》里是月亮母亲,故事讲到后来,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个女子了。如果说嫦娥一个人在月亮里,听起来有些奇怪:嫦娥怎么会一个人在那里?她是从哪里来的?她的婚事怎么办?人们觉得好奇,讲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给一个圆满的解释,于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这个记载比较简略,没有出现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没说怎么吃了不死之药的。唐代典籍《初学记》引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览冥训》,记载了更完善的情节:“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个曾射落九个太阳、从旱灾中解救人类的后羿向西王母讨来不死之药,嫦娥偷服了药,就轻飘飘地飞升到月宫,变成蟾蜍,就是月精。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嫦娥奔月神话。
汉代以后的月亮故事里有了玉兔的形象。不过它不是单独出现在月亮上的,而是作为嫦娥身边的动物,也可以说是嫦娥的宠物。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这样概括:汉代起它开始在人们的传说中进入月宫,此时它有时被说成是月精,有时它也与蟾蜍在月宫中并存,有时也与嫦娥同处于月亮上。它在一开始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时尊居月精之位,还因为它在进入月宫之前是西王母的侍从,任捣药侍者之职,而执掌治病、长寿的神灵是受到人们特别的尊奉的,捣药的玉兔虽不是主神,但也有点药神的味道。到月宫之后,它仍然是捣药的姿态。从魏晋到唐宋时期,嫦娥身边有玉兔捣药的说法越来越盛行,这一时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随从和宠物。明清以后,玉兔因为其捣药的职能受到人们的敬奉,并在人们拜月时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渐提升,以至于后来有时就作为月神单独受到人们的敬奉。这时它就隐约成为月神了,也可以说这一时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竞争者。明代人们开始单独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儿爷”的说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爱的将军模样,既是被人敬奉的神灵,也是儿童的玩具。后期玉兔被人敬为月神,还跟父权社会盛行男神崇拜有关。但是无论何时,玉兔也没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这是由于月神是女性的观念在民间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