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速度是可以继续提升的,不过,战斗机的速度并非是越快越好,战斗机不是用来比赛谁飞的快的,而是用来作战的。战斗机作战时是有一个速度限制的,例如,空中格斗时就不能一味的飙
战斗机的速度是可以继续提升的,不过,战斗机的速度并非是越快越好,战斗机不是用来比赛谁飞的快的,而是用来作战的。战斗机作战时是有一个速度限制的,例如,空中格斗时就不能一味的飙高速,战斗机速度快也快不过导弹,需要做机动战术,这就不能强调高速度。严格来说,目前的战斗机速度是服务于目前的作战需要,也受限于目前的技术能力。
战斗机的速度从螺旋桨到喷气式,追求更快的速度是一个目标,到第二代战斗机时,高速高空性能是衡量战斗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数据。之所以追求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和那个年代的空战需要有关系。那个年代,战斗机自身的雷达探测能力有限,需要依赖地面雷达引导,而且卫星监视定位、雷达警戒范围无法做到全域覆盖,对方飞机是否进入领空需要去亲自看看,所以,战斗机需要快速到达战场空域,速度是一个重要指标。还有,战斗机如果具备更高升限,就可以利用高度优势结合速度优势占据性能优势。另外,那个年代的战斗机也追求高空高速突防能力,所以,那个年代的战斗机讲究的是高空高速性能。例如,前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美国的F-105战斗机等等,都属于高空高速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的速度达到了3.2马赫,曾经一度让响尾蛇导弹望尘莫及。
进入到第三代战斗机时,随着雷达探测能力越来越强,飞的再高再快都逃不过雷达的眼睛。并且随着防空导弹性能的发展,战斗机的高空高速优势越来越小,于是,低空突防又成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同时,战斗机的格斗也开始更受重视,战斗机开始追求速度够用的情况下的综合作战能力,突防能力。例如,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即可以高空高速飞行,又可以低空突防。有一个转折点,就是战斗机不再一味的追求高速度了。
进入到第三、第四代战斗机时代,多用途,先进的雷达电子技术、良好的操控技术、火控技术、被动防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成为一款战斗机性能优势的重要指标,而速度反而不如二代机快速了。进入到第五代战斗机时代,隐身性能又成为一个追求的重点,战斗机不再把追求速度再放到第一位。并不是说战斗机就不追求速度了,速度依然是要追求的,只不过是不在一味的追求高速度,而是追求速度够用的情况下的作战性能。
关于飞行员承受重力加速度的惯性重力过载问题,飞行员所能承受的过载一般可达9个G,如果速度大,理论上飞行员承受的重力惯性力就越大,对飞行员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不过,现在的飞行员都装备有抗荷服,可以减少飞行员所承受的过载影响,即便是战斗机速度继续提升,也可以解决飞行员承受过载的问题。和提升战斗机速度比,解决飞行员承受过载的问题就是一个小问题,很好解决。由此可见,飞机不强调追求高速度并不是因为飞行员拖累了飞机追求高速度。
飞机速度快,同样飞机本身也要承受过载问题,会给飞机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所以,飞机速度的提升首先要解决飞机的抗过载问题。在飞行速度给定的情况下 ,飞机承受法向过载 越大,转弯速率就越大 ,转弯半径则越小。而在同样过载数值下,飞机速度的增加,转弯速率将减小,转弯半径则增大。由此来看,过载是飞机性能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解决飞机速度的难度远大于解决飞行员抗过载的难度,所以,飞机不追求高速度是技术问题,是适合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作战使用需要的问题,不是因为飞行员承受过载的问题。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