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王绾、廷尉李斯还有御史大夫凤姐(sorry,打错了,应该是冯劫),三人给秦王嬴政上号:“古时有天皇、帝皇、泰皇,泰皇最尊贵。”秦王一想:“泰皇,太黄,这字眼能行吗?”怎么办呢?秦王想起
丞相王绾、廷尉李斯还有御史大夫凤姐(sorry,打错了,应该是冯劫),三人给秦王嬴政上号:“古时有天皇、帝皇、泰皇,泰皇最尊贵。”秦王一想:“泰皇,太黄,这字眼能行吗?”怎么办呢?秦王想起《老子》中有句名言:“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然后又想起《韩非子》中“去甚去泰,身乃无害。”于是秦王就开始拽文:“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三皇已经是神,而五帝还是人。嬴政还不敢以神自诩,所以采用“帝”这个称号,只不过把“皇”字冠于“帝”字之上。看来嬴政也不是很膨胀嘛!
“泰”与“太”相通,“泰一”也作“太一”。“太”字的意思就是“大”。凡是前面冠上“太”字,就很牛逼,比如“太监”。一般人可是做不了太监的,那都是各个部门的一把手。
在秦始皇以前的时候,天子和孙猪八戒(诸侯)的传人,一般都是长子,也就是大儿子。大就是太,所以就叫“太子”。等到汉朝的时候,就只有皇帝的继承人才能称为“太子”。其他的王,继承人就只能叫做“世子”了。所以皇帝削蕃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找软柿子。汉景帝的时候,有个大臣就是没找准软柿子,结果都造反了。这个人就是晁错。
有时候有些地方对字眼没那么讲究,就把所有的儿子都称作“太子”。比如李靖官职“托塔天王”,充其量也就是在梁山上当首领的。他的儿子哪吒被称作三太子,玉皇大帝也没找他的茬儿。
【每篇文章都是脑中迸出的小火花。】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