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宅心仁厚的人,从之前长枫喝醉酒在众人面前大肆谈论立储之事,后来被皇帝知道,皇帝把盛紘关在宫里,但是停了盛紘一番“纯臣”言论后,就直接放了他,就可以看
很多人看着老皇帝是临危受命赵宗全的,但其实,小兮倒觉得,他是有意而为之。在科考前,盛家的书塾中曾经有个关于皇储的议论,当时他们有提到过年龄,子嗣,能力,嫡长这些,当时讨论分析的是邕王和兖王两个人。
邕王年长,资质平庸,却子嗣众多,兖王,年龄小半岁,只有一子,却精明强干,甚得人望。当然,这都是他们讨论的话。这对比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子嗣对比,一个资质平庸,却儿女众多,一个精明强干,却仅有一子。当今老皇帝膝下无子,他的江山,最后由谁来守护,他自然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兖王只有一个子嗣,他自然害怕迟早会变得跟自己一样的。可是邕王呢?邕王子嗣众多,年龄也长,按理说,应该是有希望的,也是京城中,别人都看好的,可惜他们邕王府心狠手辣,邕王自己更是资质平庸。老皇帝还在,邕王府就已经敢对他的贵妃妹妹下手了,对齐国公府下手,逼迫郡主之子娶嘉成县主,强行联姻,将皇后都拉到了自己的阵营,邕王拉帮结派,四处安插人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如果这样的人继承皇位了,那天下岂不人人自危了,那他们的皇朝还有什么未来。看清了这些,老皇帝自然是不会把皇位传给邕王的。老皇帝本身仁厚,善良,体贴百姓和奴才,爱惜他自己的江山,尽管皇后都站队邕王,他也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立任何人为皇储。他犹豫,很多人以为是兖王和邕王之争,可实际上,老皇帝怕是想要让赵宗全得到历练。
赵宗全这个人,仁厚,老实,本分,不结党营私,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帝位。这一点跟老皇帝很像,老皇帝自然知道,如果他上位,即便不说保江山昌盛,但至少可保天下太平。而老皇帝让他驻扎在离京城最近的禹州,不过是想让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得到历练,同时,也让京城的百姓,官员看到他在外的功绩。更是为了日后他大限来临前,可以随时召集他入宫。也许,老皇帝早就料到了会有兵变的这一天,所以他把赵宗全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却没有过多的理睬,让别人都以为他只是一个外放的宗子,免掉了他不少的杀身之祸。之后的宫变,邕王被杀,兖王谋反失败,老皇帝顺理成章的寻求赵宗全的勤王保驾,册封赵宗全为皇储,让所有人看到,他是临危受命,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的,相当于是为赵宗全扫清继位的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