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予小草,我来回答。
美国要是这么容易垮,就不叫美国了!人家吃过的盐比你多,经历过的经济危机比你看到的多!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50个州组成的联邦国家,成立于1776年7月4日。
199
因为舆论不关注,大家都以为没事儿。
舆论洗脑的可怕:美国人眼里,200万人感染病毒不如一名黑人的死
美国的新冠感染人数突破200万人了。
如果我们将时间倒回到2月左右,若是听说某个国家会有200万人感染,并且死亡11万人……
估计大家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然而奇怪的是,在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创造如此神迹的情况下,国家看起来依然稳定。
上到总统特朗普,下到老百姓,没有人真的把新冠哥当回事。
所谓每个人身上的一座山,在美国的价值连一粒沙都不如。
反倒是一名黑人的死亡,却不光震撼了整个美国,现在全世界都在跟风凑热闹。
为什么会这样?
所谓热点事件,只不过是“舆论让它成为了热点”
想起来,90年代时候曾经在非洲发生过卢旺达大屠杀,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惨剧。
可放在如今,听说过这个事件的人都不多,更别说去深入了解了。
当时的舆论正在铺天盖地报道南非取消种族隔离,仿佛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一样。
这次发生在美国的现象,恰恰和上述两个例子非常相似。
只要舆论不去重点关心某件事,哪怕它再怎么恐怖,再怎么影响深远……
民众依然能够嘻嘻哈哈地到处乱跑,参加无数人群聚集的抗议活动。
我这里说的舆论,可不仅仅是新闻媒体而已。
美国的政客、各大知名公司、各种明星,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造势。
美国疫情失控的这段日子里,上面几种势力几乎都没有站出来。
可黑人事件一发生,又是各种公司搞行为艺术,又是NBA球星走上街头……
固然有人会说,种族问题在美国历史悠久,所以更容易引发共鸣。
那我就要问了:难道生病死亡这种事情,就不能引发共鸣了?
如果我们换种形式操作,黑人事件仅仅只是八卦小报一条文字新闻,写着“某地警察执法不当,导致嫌疑人意外死亡”。
而新冠疫情则大量使用摆放一地的裹尸袋、大量人员痛苦死亡的视频、众多名人戴着口罩高喊“病毒让我无法呼吸”。
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特别讽刺的是,既然这次黑人风波起源自“种族平等”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排华情绪高涨的澳大利亚,也在跟风呼吁平等?
黑人的命是命,黄种人就不是了?
又如何解释美国黑人议员公开嘲讽华人,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这里所谓遭遇批评,大家看看就好,不信换成一名白人议员这么说黑人试试?
舆论的可怕就在这里了:它让你看到什么是热点,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热点。
而且,你的思维完全被舆论左右,情绪不过是舆论玩弄的对象罢了。
可你还觉得自己做了正义的事情,晚上都能睡个好觉。
如果舆论完全是自由的,仅仅只为了当一个博眼球的标题党,问题其实不大。
但我们都知道,美国舆论完全由资本把持(这方面文章特别多,不拾人牙慧了)……
所以才出现特别有意思的黑色幽默:
当我们这边疫情爆发时,每个人的生命在西方舆论眼中重于泰山。
当美国疫情彻底失控时,西方舆论只会说这是大号流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人会觉得委屈的原因。
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却依然无法赢得“主流舆论”认同。
因为我们的好,成不了热点;我们摔一跤,下一秒就上全球头条。
问题来了:被舆论操控思维的现象,难道只会发生在美国吗?
由于我们旁观者清,再加上自己切身体会到了疫情的可怕,因此能够识破美国舆论的陷阱。
但是在大家日常生活之中,是否从来没有受到过舆论的干扰呢?
近年来,吃瓜成为了不少人的习惯,而且往往能够让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跟风评论。
不说远的,就前几天某小女孩跑步吐血的事件,一度就让网络炸锅。
事后小女孩家长坦言,自己是为了扩大影响买了水军。
不知道是谁给她出的“买水军”主意。
而如果一个普通人买点水军就能引发如此反响……
拥有更加雄厚实力的企业、资本呢?
想想看,你是不是隔三差五就突然看见网上集中轰炸式地讨论一个问题。
当事人可能只是个例,事件极为奇葩,却往往能被演变成……
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
B站一个“后浪”视频,能让人展开对当代青年的大讨论。
抖音一个“女司机翻车”视频,就让人对所有女性开车都给予否定评价。
这背后,是否会存在舆论操控呢。
再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最近地摊经济成为了热点,对此你怎么看?
我相信,看到第一张图的人,肯定比看到第二张图更有可能给予积极评价。
我在此不会告诉你们“大家要独立思考啊”。
因为现在有一个现象特别好玩,不少网友说自己要独立思考。
原因居然是“我关注的XX呼吁大家独立思考”。
这里的XX,可以指罗翔、半佛或者是王骁。
这还算是独立思考吗?
既然真相如此残忍,不如我们就去接受现实。
反正这个世界总归存在着被忽悠的需求。
那么,为什么不能是我们主动出击,用自己的观点去令更多的人信服呢?
往小了说,这可能会对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若是你看到这儿觉得有道理,就不妨给我打赏一个。
往大了说,这也是我们想要打赢国际舆论战所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正是我每天写文章的初衷。
当然如果有更多恰饭机会,我也会更好地写下去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