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假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根据崇祯的生平经历来看,即便他生在平稳时期,也很难当一个明君。因为他的性子不仅急,还多疑,不够厚黑。古今中外的大帝无一不是脸厚心黑的人,崇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20:00:12

按照明朝这权力设计,崇祯就算是个傻子,也不会成为亡国昏君,但也不可能成为治世明君。

历朝历代都有几个明君贤相。记住,明君和贤相一定是一起出。即便是汉武帝这种人,也有个令他敬重的公孙弘。甚至,韩安国和张汤这两个潜在的丞相人选,也不差。

这就是调性。都明君了,还怎么会用秦桧这种小人。即便有小人,小人也得跟着明君的脾性,变成贤臣。

但是,明朝又有几个明君?又有几对明君贤相?

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怎么也得算明君。但,这个明君却最奇葩,把所谓的贤相功臣都给干死了。

接下来的朱棣呢?仔细扒朱棣的黑历史,会发现这个人就是一个变态。靖难之后,朱棣把建文帝时期的旧臣杀了个遍。权妃案,牵连后宫宫女近三千人,全部处剐刑。就是这么个人,明君都是史书造出来的,实际上做人都十分不堪。

朱棣之后呢?朱棣之后,直到崇祯,大明皇帝跟满朝大臣之间关系就没好过。所以,历朝历代都有明君贤相的好搭档,但大明朝几乎找不到。不是皇帝杖打朝臣,就是朝臣抬棺死谏,你往死里打我、我往死里骂你。

明君贤相的对子,出不来。你也就别指望大明朝能出什么明君了。史书是文官集团写的,把文官集团得罪个遍,大明皇帝还能有啥好人设?皇帝都是流氓,自然也就没有伯夷叔齐的忠臣了。所以,大明朝处处都是皇帝和大臣的权力斗争,很难找到经典合作的案例。

问题出在了哪里?

老朱家的基因不好吗?朝堂的风气太差吗?但,不好和太差,也不能持续两百多年吧?

问题就出在了权力制度的顶层设计上。

朱元璋一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所以,皇帝和大臣之间,是实力对等的猜忌。于是,取消宰相、皇权专制。但是,有宰相的时候,是皇帝与宰相之间搞斗争;没宰相的时候,则是皇帝与群臣之间搞斗争。

以前历代,宰相还能充当个润滑剂,甚至还能背黑锅。皇帝一直英明,坏蛋总是宰相。但是,大明朝就没这个故事了,皇帝直接面对满朝文武。所以,但凡有事儿,那就是大臣集体干皇帝,中间连个秦桧和李林甫都出不来。

那皇帝怎么干?从朱棣开始,就在皇帝和大臣之间加入了一支太监势力。这伙人帮着皇帝跟大臣战斗。

皇帝、太监和大臣,这三方在斗地主。但,这个地主可不是皇帝,而是大臣。大臣当地主,皇帝和太监联合起来斗大臣。为什么不是皇帝当地主?谁手中有牌,谁才能当地主。这三方势力中,大臣的实力最强,所以大臣肯定是地主。皇帝呢?把太监和锦衣卫去掉,皇帝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太监呢?把皇帝去掉,太监们分分钟就得被整死。

这就是大明朝的权力游戏。

所以,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好,君臣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信任。

那么,如果崇祯在万历以前登基,会不会成为明君?

答案是肯定不会。

崇祯是个什么性格?认死理,但不负责。他认得这个死理,就是大臣要忠于我这个皇帝。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你不能骗我。袁崇焕说五年平辽,五年到了,你平了吗?你当没当汉奸,我不知道,但你肯定骗我了。然后,那就弄死你没商量。

宰相肚子能撑船,掌握大权一定要有肚量。原因就是下面的事情千丝万缕,大面上做好了就行了,你别认死理、盯着细节不放。人无完人,你也别想着能用到什么真君子,能做事就可以了。但,崇祯就是不允许,非要认死理。

认死理也可以,你怎么要求别人的,那你也怎么要求自己啊。而崇祯的一向态度就是不负责,你可以干活,干好了、没啥赏赐;但干坏了,黑锅你背。大明后期两个政治抉择,一个是与满清议和,不打了,然后专注内政。但是,干这事的人,死得死、罪得罪,最后就没人干了。一个是与李自成议和,也不打了,然后封李自成一个诸侯。但是,干这事的人也没啥好下场。到最后,崇祯就是想迁都,跑到南方搞割据都做不成。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没人给他干活了。给你干活,但你不负责、不扛事,到最后就是干得多、死得快,那谁还干活。

所以,即便是平稳的治世,崇祯这个皇帝也不会跟大臣和睦相处。

首先是权力设计就不允许,谁当皇帝,都得联合太监跟大臣斗个你死我活,这是大明皇帝宿命。

第二是崇祯的性格也不允许,什么大臣,他也不可能看顺眼,君臣之间就是不信任,这是崇祯皇帝的宿命。

那么,崇祯能把大明搞灭亡吗?

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偌大的帝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皇帝能给折腾亡的。昏君和奸臣,只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出了坏事,肯定要找个坏人背锅。国家亡了,背锅的坏人要么是昏君,要么是奸臣。但真实世界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大厦将倾,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但也没有一个人能扛起所有责任。

所以,平稳治世,崇祯不会把大明折腾亡国,但崇祯也不会成为明君。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