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代的更与迭,兴与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先进的必然会取代落后的,如果制度从根本上腐朽了,单凭几位能臣贤将,能在一时延缓其腐朽的过程,但根本不可改变
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代的更与迭,兴与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先进的必然会取代落后的,如果制度从根本上腐朽了,单凭几位能臣贤将,能在一时延缓其腐朽的过程,但根本不可改变其败亡的结局。
明朝的兴衰历程也是这样的。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到成祖朱棣中兴,推行的政治制度都符合当时的社会趋势,使得明朝的当时国力强大,外部的边疆稳固,对外的影响力巨大,曾有郑和七下西洋等事。内部百业俱兴,人们的生活稳定。可这些并不代表明朝的政治制度就没有弊端,就是这些弊端,为后期明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明朝之殇
一)宦官当政
宦官当政始于朱棣的统治时期,他是依靠兵力夺得的皇位,皇位的正统性,为诸王及臣下诟病,为打压及防范他们,朱棣就开始倚用宦官,用以监视群臣,在原有的锦衣卫外,设立了历史上著名的特务组织“东厂”,任用宦官掌管,后来权利日盛,《明史 宦官传序》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有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至此宦官干政,成为明朝政治的一恶例,贯穿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他们的危害在于,宦官的文化水平不高,却肆意弄权,隔断了皇帝与群臣的交流通道,加剧了国家内部矛盾,清代赵翼的《甘四史记·明代宦官》一书曾描述到:“然考其致祸之由,亦不尽曲通文义也,王振、汪直、刘瑾,因稍之文墨;魏忠贤则目不识丁,而祸更烈,大概总由于人主童昏,漫不省事,故若辈得以愚弄而窃或威柄。”
才有了,王振导演的土木堡英宗被俘之辱,宪宗时期的汪直擅政,武宗时期刘瑾引发的“安化王之乱”等一系列事件,对明朝的政体损害极大。
二)朋党纷争
朋党之争历朝历代都有,可到到了明朝却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大明政权的顽疾。
明太祖立朝之初,为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之职,六部直属皇帝管理,就是为防范朋党,可各部的事太多,就仿照宋制,选任了一些文官为阁臣,组成内阁,参与国事建议及文件发布的工作,但多为兼职,没有实权。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很多皇帝不理朝政,就开始放权,阁臣权益日重,与内廷的宦官发生矛盾,宦官勾结六部的官员与之对立,最为有名的就是“东林党事件”,至此朝政日乱。
三)内乱不止
从明朝建国开始,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国家改革,国力恢复,但不知为何天灾特别多。
据史料记载,明中后期,境内持续发生大自然灾难,造成大面积的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因为在明中后期,全球气候突然变冷,我国史称“明清小冰期”,从明中后期延续到清朝初期。
天灾是一方面,明朝日渐腐败的朝廷,及不断地官员之间的内耗,税赋日重,搞得民不聊生,起义就应运而起了,史料记载的起义,从明初一直持续到李自成攻陷北京,灭亡明朝。
四)外患不息
元朝政权失败后,大多数蒙古部落独立起来,分裂为两大势力——鞑靼和瓦剌,就是他们一直骚扰大明的北疆。而南边的倭寇从洪武开始,也一直骚扰不断,直到嘉靖末年才被平定。而清朝的兴起,更让明朝应接不暇,连年用兵,让国库日空。
覆巢之下的名臣
当世哲人王阳明
王明阳在明朝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出现的,他的“知行合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但在皇权集中的明朝,无非是自我修身与处事的方式,对于明朝的政治根本并无多大的影响,那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更加有限了。
悲情辅宰张居正
可谓明朝第一能臣,是明朝权利最大的首辅,也是明朝推行改革最多首辅。辅佐年轻的万历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经济上推行的“一条鞭法”,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让\"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开创了“万历新政”。
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可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所以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神宗就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张居正想以己之能,延续明朝国运,可最后的悲惨结局,说明如果政治是黑暗的,他的努力也只是徒劳而已。
英雄气短戚继光
戚继光明朝名将,以抗击倭寇扬名,经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御鞑靼。
张居正病逝后,因他是张居正举荐的,遭弹劾因此遭到罢官,回乡后抑郁而死。
在盛行政治政治倾轧的明朝,戚继光也之才岂能改变明朝国运。
满门忠烈孙承宗
历经三朝,以谋略撑起明末江山,在明朝末年,主要主持对清的作战,尽管功勋卓著,却被罢官在家,最后举家殉国。
孙承宗所处的时期,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政治的弊端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凭他个人之力,无力改变大明朝的最终灭亡。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永久的兴盛,并不能靠几个人能改变,要看它是否符合民心,是否是先进政治制度,是否会内部不断的自我修正。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