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宋末年一个狗太监,活着的时候将良民逼上梁山,死后居然成了神仙。这个太监名叫杨戬,这个神仙就是二郎神!
杨戬从小入宫,最擅长察颜观色,看徽宗脸色行事。赵佶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宋末年一个狗太监,活着的时候将良民逼上梁山,死后居然成了神仙。这个太监名叫杨戬,这个神仙就是二郎神!
杨戬从小入宫,最擅长察颜观色,看徽宗脸色行事。赵佶在汴梁城大兴土木,花石纲劳民伤财,杨戬想方设法弄到一块丑到不能再丑的奇石(太湖石讲究的就是瘦、透、露、皱、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安置在皇宫后苑的迎祥池中,惟恐天下人不知,得意洋洋地四下宣称:“价钱三百万,是戬买来!”
皇宫佳丽万余,徽宗仍不满足,得知京城李师师艳帜高张,立即动了心。杨戬随侍左右,第一时间就领会到了官家意图,鞍前马后居中替二人牵线搭桥。
杨戬横征暴敛,惹的天怒人怨、千夫所指,终于无疾而终。这样长袖善舞的奴才,徽宗自然不吝赏赐,追赠其为太师。杨戬作恶多端,哪知道死后却成了神,还是二郎神!
二郎神有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三个。李二郎为李冰之子,这是皇帝敕封的;赵二郎赵昱,是道家人物清源妙道真君;杨二郎就是杨戬,他在神魔小说中是神仙,原型就是会刮地皮的死太监杨戬。
李二郎是一幅麻鞋便服,手持铁锸,帮父亲治水的形象。赵二郎是乘白马,引白犬,披甲胄、持弓矢的武士形象。杨二郎则是手持三尖两刃刀,腰挎弹弓的太监形象。
在《西游记》第六回中,为降服孙,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前来帮忙。杨二郎本来过着飞鹰走狗、快乐逍遥的神仙生活,舅舅有事相求,只好去扎场子。
二郎神带着哮天犬,腰挎弹弓、手执三尖两刃枪闪亮登场:只见他“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孙猴子一见之下,立即嘲讽道:“我待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
孙猴子瞧不起二郎神,原因无非是二郎神嘴上没毛,看上去年轻。
古代男子行冠礼之后,就要留须,胡子是雄性标志,所以在《陌上桑》中,罗敷有“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之句。历史上,成年男性没胡子的只有去了势的太监。三山飞凤帽,一般人不会戴的,因为它是明代太监的官帽。郑和、王振、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头上戴的全是这种帽子。
孙猴子和二郎神话不投机,打在了一处。二人斗法,孙猴子变了麻雀为二郎神的饿鹰追赶,再变大鹚、鱼儿、水蛇,仍无法躲过二郎神变化的海鹤、鱼鹰、灰鹤。被二郎神逼的狼狈不堪的猴子,最后变了个花鸨。二郎神忍无可忍现出真身,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孙打了个跟头。
为什么孙猴子变麻雀、大鹚、鱼儿、水蛇,二郎神并不恼怒,只是舍命陪君子。而孙变为花鸨则勃然大怒呢?
原来,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载,“花鸨为众鸟所淫,相传老娼呼鸨出于此”。整部《西游记》中,孙毒舌第一,他哪壶不开提哪壶,有意嘲笑二郎神没有丁丁,变为花鸨,意思是“约吗?”
二郎神自然明白这猢狲的龌龊心理,怒骂道:约你妹!现出真身,一弹弓将他打了个跟头。
弹弓是个啥玩意,大家都清楚吧。
二郎神大战孙,使用的兵器叫三尖两刃枪。三尖两刃枪,有学者考证源于印度,是男根的象征,代表着造物主的神奇;西方文化中,三尖形物体也是这样,比如法国的三瓣百合花、爱尔兰的三叶草、古埃及的十字架,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中间部分虬然突出,两侧事物紧紧团结,这个东西象什么,不必赘言。
只是单独使用弹弓、三尖两刃枪,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倘若这个人生的秀气,又挎着弹弓,手中还提着三尖两刃枪,偏偏还不是个巾帼英雄,那惟一的解释就是他自宫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但凡缺什么东西,就越对什么东西执着。三尖两刃枪,就是杨戬的命根子。
在《西游记》中,二郎神还只是被模糊其辞称为杨二郎,而《封神演义》中,则直接了当称为杨戬。二郎神杨戬是个太监的说法,并非小编首创,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就认为,杨戬是刮地皮的主儿,而祭祀二郎神不用象供奉其他神灵一样摆牺牲之类的东西,只需要负土作礼就可以。
在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书中,杨戬是只“两目如金”的大虾蟆精。陆游为南宋人,去北宋不远,亡国之痛犹在,当然对祸国殃民的杨戬深恶痛绝了。既然能成妖,自然也就会成神了。
感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