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代的异姓王,除了最开始的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外,清廷始终执行“异性不可封王”的政策,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皇亲,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爵位也只能到公
提到清代的异姓王,除了最开始的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外,清廷始终执行“异性不可封王”的政策,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皇亲,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爵位也只能到公爵。可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皇亲,却在三十二岁就成为了一品大员,死后被破格追封王爵,甚至乾隆一度考虑给予他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可是当嘉庆亲政后,又将他后代的爵位一降再降,最终发配到了新疆伊犁。他就是福康安,他到底有何德何能,能让乾隆如此看重;他又做了什么,将其后人一再打压?
福安康,字瑶林,姓富察氏。富察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福安康的出身已经算得上非常显赫。不过这远远配不上他的传奇和他的隆恩,再加上他的身世更是扑朔迷离,所以便有了乾隆私生子的说法。
乾隆六十年,湘黔苗族叛乱,福安康被乾隆任命云南总督,与四川总督、和珅的弟弟钮钴禄·和琳一起前往镇压叛乱。福安康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俘获了叛军首领吴八月。按理说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但老皇帝乾隆却犯了难。按照清代二十五等异性爵位,福安康已经处于最高层的公爵,没法再升了。
本来按照惯例应该个福安康“加恩荣”,也就是给他使用皇室仪制的权力,比如戴在头上的珊瑚可以换成宝石的,再多给子孙一个爵位等等。可是乾隆却一反常态,要授予福安康只有宗亲再能获封的“固山贝子”头衔,而且不是寻常的每世袭一次就要降爵一等,而是三代以后再降爵。
这本就一反常态,不久后福安康身患瘴病死在那了,乾隆伤心的不行,下旨追封福安康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不仅死了的福安康封王,他的父亲傅恒也追封郡王头衔,其子袭贝子,也就是第四等固山贝子,其孙袭镇国公,世袭罔替。
这下可了不得了,正史虽然不敢瞎写,但是野史笔记却多有涉及,说福安康的生母傅恒夫人时常入宫与宫中女眷聊天,一次皇后意外发现这位嫂子提前退场,而且乾隆也离席了。之后一查说傅恒夫人说不胜酒力留宿宫中,富察皇后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第二天还去冷眼相对的说恭喜她,让傅恒夫人羞愧而去。
当然这等段子看看就罢了,至于为何会有传言说福安康是乾隆私生子,是因为他是在宫中长大,这等恩典显然不是因为他是富察皇后的侄子或者父亲傅恒是军机处大臣那么简单。其次是他的大哥福灵安和二哥副隆安都是驸马,只有福安康却没有被选为驸马。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乾隆曾经考虑给他加封铁帽子王,而这份殊荣只有康熙的亲儿子十三阿哥有。
但是这一切其实也有例外,比如长在宫中的孔四贞,没招驸马不见得就是私生子,毕竟福康安还有一个弟弟福长安,也没被招驸马。所以这些恩宠对于福安康这样一位人臣都有些过了,但又不都是什么例外,所以这件事并不一定就像人们所猜测的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