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有钱又有名,为什么看见闰土过得那么惨却不帮一下他?

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旅人,都难免会起乡愁之思,鲁迅也不例外。
1919年,39岁的鲁迅得以回到故乡,准备携母亲、妻子朱安与三弟建人一起去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鲁迅第一次离开家乡绍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5 04:54:27

十几年前,当我刚刚来到农村居住的时候,一个朋友的老母亲没事时便过来看看我。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城里来的,记住我一句话,有些老农民不易可怜。说完,她往往还要加上一句:别看我就是老农民,我也这么说。因为有些人我最了解他们!

的确,当你从宏观的角度去看一个农民阶层时,你会深感他们生下来就是农民而给他们带来了众多不易,同时也会深感同情。但是,如果你把一个个具体的农民独立出来,特别是近距离的接触以后,你就会觉得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应了朋友母亲的那句话了。

鲁迅先生是作家,而作家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看穿一个人的人性,鲁迅先生肯定会比我那个朋友的母亲看得更清楚、更入木三分。更何况先生打小就经历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那样的经历呢!

闰土,小说《故乡》中的人物,而《故乡》一文又被先生编入在小说集《呐喊》一书中。那么,再看看《呐喊》的序言呢?

先生在序言中写到了这么一件事:说他在日本学习期间,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绑在中间,许多久违了的中国人站在两边,身体虽然都很强壮,然而神情却很麻木。被绑着的人,据说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本人砍头示众,而围观的人,则是来欣赏这一盛举的。正因为此,鲁迅先生方才感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体格再健全、再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愚昧的国民了。

闰土,便是这愚昧人中的一员!对待这样的人,先生除了在精神上唤醒整个阶层外,还会去具体的帮助某一个人吗?

尽管如此,对于已经形同木偶的闰土,鲁迅的母亲还是把不必搬走的东西都送给了他。而他呢?不是还把人家的碗碟偷偷的藏在了准备运走的草灰之中……

鲁迅家里准备搬家,乡邻们是过来帮忙的吗?无论是站在那里像圆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还是人家正在帮你的闰土,无不是想乘机弄点东西走的吧!

这样的人,你说还有必要再帮助他们吗?

神学家朋霍费尔曾经说过:“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愚蠢的人不可能真正善良,因为愚蠢的人是非对错不分,视良知如仇寇。愚蠢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救药的邪恶。”

可伶之人往往必有可恨之处。先生,这句话我就替您说了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