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艳齐说正史:过年的年字,最早出现于我国远古时代的甲骨文中,它是一个象形文字,是果实挂满枝头的形状。《春秋谷梁传》中,年字,更进一步地体现了这层意思。其文中有五谷皆熟为有年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9 23:21:32

艳齐说正史:过年的年字,最早出现于我国远古时代的甲骨文中,它是一个象形文字,是果实挂满枝头的形状。《春秋谷梁传》中,年字,更进一步地体现了这层意思。其文中有五谷皆熟为有年句。

有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好收成,就是累累果实得到了收藏。而《春秋谷梁传》乃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合称为春秋三传之一。它记述了我国古代周朝时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一时段的大体历程,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口述给一个叫谷梁俶的人记录而成。

有好的收成,自然就要庆贺一番,而这庆贺的过程,便自然可以称之为过年了。过,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喜悦之情的一种释放过程。又因这庆贺有好的收成的时候,又是新的种植农作物季节就要来临之际,即春天不远了,故而,过年的这个过程,又很快被世人称之为春节。也就是说,年,这个字的最初概念,是与人类农业生产周期相对应的,它也是对自然界季节的循环往复的一个客观性的定论。

在《诗经》里,也有关于农民庆贺丰收的诗句,也就是关于过年的诗句: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至于有人编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便来呑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人们才以放爆竹驱之,那是哄三岁小孩用的,人们不必去认真。

准确地解释过年的由来,庆贺说,是能站得住脚的。因为它没有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劳动过程。而把过年描绘成驱除怪兽,本身就带有恐怖色彩,且十二个月后,这种怪兽又会阴魂重至人们的头脑当中,人们又如何在过的过程中真正地欢喜得起来呢?

即使《吕氏春秋》中有岁除日,即新年到来的前一天,击鼓以驱逐疫疠之鬼句,也与过年的怪兽说无关,它所表达的意思,仍是人们在庆贺就要过去的一年颇有收成的大背景下,期望来日健康无病,以使自己更有体力地去获取更好的收成。

实际上,到了晋代,除夕这两个字才出现在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也才出现了有关燃放爆竹的记载。而在这部书中提到的燃爆竹以辟邪驱鬼,其邪与鬼也不是上述的那个怪兽,它们只是一种有碍于人类健康长寿的病魔邪气的统称。

那时的爆竹,倒是真正的爆竹,而不是现在这种以纸裹火药引燃而炸响的爆竹。那时的人们是把一节节真的竹子投入于熊熊燃烧的火堆,使之受热而膨裂而发出悦耳之声。

换句话说,那时的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也绝不是因为有那么一种怪兽要来了,赶快点火放炮吓吓它。人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更充分地表达内心的喜悦。

又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宋时苏轼的《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才有了清代潘荣升所著《帝京岁时记胜》中的那般盛况:除夕之夜,子夜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前野,彻夜无停。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图片选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