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刚刚引发关注时,很多人就想到了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SARS)疫情,并且将新冠肺炎和之前的SARS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比较。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
2003年非典肆虐,当时的紧张情况记忆犹新,如今的新冠猖狂,恐慌态势更有过之,那么除了对生命健康的威胁外,这次新疫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疫情数据对比
17年前的2003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等,潜伏期短,发病症状明显,10%左右的致死率,整个疫情持续近半年,爆发期在3-4月间,最终死亡人数未超过349。
刚开始的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并大范围扩散。传播途径类似,潜伏期更长,症状更不明显,发现及确诊更难,2.3-2.4%的致死率(当前数据),保守预计持续3个月,目前死亡人数已超过非典,超过360例(国家卫健委),而且仍未见到减缓趋势。
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目前的疫情除了致死率略低外,其它各方面都比非典更重,2013年当时已经对经济产生了不小影响,那么17年后的今天,影响又有多大呢?我们看一组2019年的数据。
2019经济数据
过去的2019年,互联网风头正劲。基于强大的文化需求,2019电影票房超过630亿(中研网数据)。基于日益被开发的美食需求,2019年餐饮产值4W亿,其中外卖的产值已达5000亿,催生了海底捞,美团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基于便利的陆航交通,旅游业欣欣向荣,2019年产值6.5万亿。
那么经此一疫,2020的经济受到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影响地域广
如果说非典疫情主要集中于城市,那么这次的新冠在临近春节爆发,给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也带来了莫大的隐患。返乡潮和节后返工潮,又进一步加大了筛查难度,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除此之外,潜伏期较长和国际交流,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相当的卫生风险,短期内难以解除。
2.影响行业多
2003年,互联网还是初生;2020年,移动互联网已成熟,物联网似乎也触手可及,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受影响的行业也更多。商场无人去逛,工厂少人上班,外卖没人来点,餐厅少人吃饭,陆航客流稀稀落落,景点冷冷清清。万达都免了一月的商业租金;西贝都为疫情导致的停业叫苦不迭;而这又恰恰是最能创建就业的行业,就此冷落,恢复难期。
3.影响时间长
2003年的非典,虽说持续时间半年左右,但真正严峻的时段不过1-2月。而新冠则在初始时期即爆发出难以遏制的威力,病例已大幅增加近一周。各地市对于返工人员基本都要求先隔离1-2周,严重的不允许进入居住小区。这给复工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而且近期发现的病毒传播途径匪夷所思,脱离活体后的存活时间也是长得离谱,更使得疫情控制难度大增。而经济对疫情的反应又是相对滞后的,更加拉长了影响时间。
尽管如此,我们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是否有办法可以减弱影响呢?目前已经有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可供参考:
2.1.远程办公
对于多数依靠电脑工作的人来说,远程办公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效率上会打一定折扣,但在疫情持续期间,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而且如果远程办公软件功能强大,说不定疫情过去后,反而会不适应聚集办公呢。
2.2.分批复工
对于需要操作设备完成工作的人来说,可以考虑分批复工,优先复工本地员工,外地员工解除隔离一批复工一批。这样虽然刚开始产能会有下降,但全员复工后产能即恢复如常。
2.3.发展副业
被迫切换为远程办公或分批复工的初始阶段,时间是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这时可以考虑发展副业,不需要多人线下聚集就能完成的一些创收性行业,比如直播,短视频,公开课制作等,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在这个人人呆在家的时间里,BAT的平台都需要这样的流量加入。
2.4.自我提升
如果暂时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资源或内容分享,则可以考虑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职场技能,学习新知识,或者学习投资理财。多一门手艺,多一项非薪资收入,就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多一份生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