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封建时代避讳的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
最主要的原因是:
“皇”这个字不需要避讳。虽然历史上曾有几位皇帝,比如《容斋续笔》记载道,宋徽宗曾一度禁止民间用“皇”、“龙”、
古代只避讳皇帝的名字,从不避讳皇帝这两个字。
古代的避讳主要针对的是名字。在言谈和书写时,如果遇到皇帝的名字,就要回避,或是用其他字代替,或者缺笔画,甚至还有空一字的情况。
下面就举几个避讳的例子:
清朝皇帝康熙,他的名字是玄烨,玄这个字就要避讳。所以,玄武门改神武门,而“玄孙”改为“元孙”。
再比如,雍正皇帝的名字是胤禛,他兄弟的名字就在其登基后“胤”字辈分改为“允”,与他名字同音的皇十四字胤祯,改名为允禵。
这些都是避的皇帝姓名,而不是皇帝这个称号。
试问:“皇帝”这两个字有什么可避讳的?
大臣难道不要尊称皇上?在书写的时候,难道不称某某皇帝?
至于蝗虫的蝗字,那个皇是用来发生的。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蝗,螽也。从虫,皇声。本身不具有特殊意义。
当然,历史上也曾有宋徽宗试图禁止民间使用皇这个字起名,不过这个决定很快就撤销了,因为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这根本不在古代的避讳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