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问题看似无厘头,其实很尖锐,估计不少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孩子读书读傻了。
读书本是一个极为有意义的开聪明智的行为,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
这是很多家长会冲孩子说的一句话!这是真的吗?还只是家长的一时的气话?
不少孩子没上学前感觉挺灵活的,可是上了几年学之后,变得越来越“木讷”。家长会发现,你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半天不搭理你。当你给孩子讲题,孩子没反应;当你问孩子有什么想法,孩子看着你表示没想法。你会逐渐发现自己说的话越来越进不了孩子的脑子,孩子会经常性地走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这是人的大脑的一个逃避反应,是一个自动保护机制。如果孩子读书的经历都是在证明自己有多么“笨”,多么的“失败”,那么孩子的大脑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就会选择逃避来保护自己。
你会察觉到,孩子如果长期被批评压抑,那么在学习上的反应就会越来越慢。而一个经常获得认可的孩子,则会表现越来越好。
可能你会想,我们是不是多表扬孩子就可以了呢?这里得当心,因为这种认可不能是虚假的,必须是真心的。如果孩子内心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能够掌握,那么你的夸奖和鼓励都无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无能或者变得虚浮。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实际上是由于长期缺乏肯定。孩子一开始大脑都是比较灵活的,时不时有一些想法或者念头出现。如果这些念头得不到发展,那么孩子就会渐渐没有兴趣。如果这些念头被打压否定,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痛苦和疑惑。
家长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那么就得注意保护孩子的童心。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鼓励孩子探索和思考。就像是沃土有利于植物发芽,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孩子稚嫩的想法生长。过多的标准答案上的限定,不利于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太大的困难可能会挫败孩子内心的渴望;太多的任务可能会让孩子疲惫不堪。
当一个人被批评指责过多的时候,ta就真的会相信自己的无力。如果周围的信息都在告诉孩子,你是读不好书的,那么孩子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最后你发现,不但是学习,连生活孩子都会变得越来越无能。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变得迟钝了,那一定要注意。父母的爱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孩子缺爱,就会感到不安全,眼神就会分散。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学习如何去爱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