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是杜达耶夫、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这些名字虽然是斯拉夫化的,但他们都是穆斯林。如果区分相貌的话,按顺序,小胡子—大胡子—没胡子—大胡子。
先看搞事
这四位是杜达耶夫、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这些名字虽然是斯拉夫化的,但他们都是穆斯林。如果区分相貌的话,按顺序,小胡子—大胡子—没胡子—大胡子。
先看搞事情的源头,所谓的“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
每次我讲信息化战争的时候,都会拿杜达耶夫之死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案例。
杜达耶夫应该算是四位里面资历最高的,人家之前是苏联红军飞行员,因为表现优异,一路高升到空军师长,1989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在阿富汗战场上立过大功,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此时,杜达耶夫被认为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还负责其麾下官兵的政治工作,经常搞组织生活会,学习最高苏维埃新精神,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忠心”。
(80年代初,杜达耶夫全家福,他的妻子是俄罗斯族,官二代。杜死后,定居瑞典)。
这么根正苗红的苏联红军高级将领,还是授勋的“苏联英雄”,老婆是俄罗斯族,为何突然抛弃了马克思去拜真主,变身成了民族分裂势力的老大?具体怎么个心理活动,真是令人费解。
1991年9月,正在担任爱沙尼亚驻军司令的杜达耶夫,回到了车臣老家,与其追随者推翻了车臣苏维埃政权,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杜达耶夫凭借着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常年积攒而来的声望,当年10月出任了车臣首任总统。
几个月后,苏联解体,杜达耶夫拒绝在《俄联邦条约》上签字,公开和俄罗斯叫板。
这里提一下,车臣和俄的关系,跟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与俄的关系不同。车臣作更像是个民族自治区,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内部的“自治共和国”,所以,解体后也归俄罗斯管。简单说,就是爷俩儿的关系;而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跟俄罗斯是兄弟关系。
因此,对于车臣分裂势力,俄联邦有充足的理由维护主权。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叶利钦试图利用武力迫使车臣放弃独立。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表现惨烈而不堪。除了苏联刚解体,俄军虚弱外,很大程度上跟熟悉俄罗斯军队的套路,实战经验丰富的杜达耶夫有关,再加上西方明里暗里的支持与“援助”,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弄死杜达耶夫的难度相当的大,作为前资深苏联红军将领,杜非常熟悉俄军的战术和作战习惯,而且有很强的侦查和反侦察能力。
杜达耶夫打电话从来不会超过3分钟,俄军很难把他定位。然而,1996年4月21日,杜达耶夫再次驱车到野外打电话,这次杜达耶夫有点“亢奋”,多说了两句,结果,两枚导弹呼啸而至,送杜达耶夫提前见了真主。
(事发现场)
据专家分析,俄罗斯情报机构一直在锲而不舍的追踪杜达耶夫。俄军用装着电子智能设备的大型‘伊尔76’运输机进行情报收集。借助这种设备,俄情报部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分辨出卫星电话信号,根据频率,利用无线电测向法连续进行两三次定位,就足以确定通话的坐标位置。之前几次都扑了空,因为杜达耶夫打电话时间实在是短,来不及反应,最后这次他话多,被俄军打了个正着。
不过,这是96年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能说三分钟,放现在,估计刚张开嘴,就被定位了。
杜达耶夫的死让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稍微挽回了点脸面。然而,他的继任者,非常热衷于宗教的扬达尔比耶夫,更不是个省油的灯。
扬达尔比耶夫(下图)虽然以“诗人”自居,但却是个连车臣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极端分子。
这里还是让人费解,扬达尔比耶夫作为前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家,曾写过不少“讴歌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诗歌,怎么也转瞬抛弃了马克思,去拜真主?在宗教上,扬比上届的杜要狂热的多。
在杜达耶夫死后,扬达尔比耶夫作为车臣二把手,是以“代总统”的名义直接上位的,但在次年的”总统大选“中败北。之后也没消停,还跟基地组织保持着不可不说的关系。被列为俄罗斯情报机构国际通缉犯之首。
为躲避俄罗斯的追捕,扬达尔比耶夫远走卡塔尔。俄罗斯方面多次向卡塔尔要求引渡扬达尔比耶夫,但均遭到拒绝。
2004年2月13日,扬达尔比耶夫在多哈一家清真寺做完祈告,当他上了私家车,开出了300米左右,在一个路口处发生爆炸。这次炸的相当彻底,爆炸声过后,那辆SUV除了白色的护栏还能勉强辨识外,一点车的样子都看不出来了。
事后,卡塔尔指责是俄特工在汽车上安装了炸弹,俄罗斯呢,只摆出一副你爱咋地咋地的表情。第三位,就是在所谓的“大选”中,击败“诗人兼儿童文学家”扬达尔比耶夫的马斯哈多夫。
1951年出生的马斯哈多夫经历类似杜达耶夫。毕业于列宁格勒加里宁军事学院,长期在苏军服役,获炮兵上校军衔。
作为总统,马斯哈多夫跟叶利钦签了“高度自治”的协议,此时,离独立几乎只差个宣言了。
当然,俄罗斯从来没有承认过车臣独立,叶利钦与车臣和解只是俄罗斯高层的缓兵之计。事实上也是这样,正如俄方预计的那样,车臣高层内部开始了内讧。马斯哈多夫作为车臣分离主义者世俗派的领袖,愈发感觉,对巴萨耶夫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控制,力不从心。
1997年8月,车臣境内开始实施严厉的伊斯兰教法律,原教旨势力迅速席壮大,女人都开始黑袍遮面,各类绑架、暗杀和其他有组织犯罪肆虐车臣全境。车臣武装分子甚至主动出击,在俄罗斯境内先后制造了多起恐怖主义袭击,如:莫斯科人质事件、别斯兰人质危机等。车臣内部分裂趋势也愈发严重。
这种情形下,马斯哈多夫开始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进行打压;但他又不愿意跟俄方彻底妥协。结果两头都招惹了个遍,自己还不够强势,搞得处境非常尴尬和危险。
此时,伊斯兰极端分子比如沙米尔·巴萨耶夫等人将矛头转向马斯哈多夫,对其组织了数次暗杀。
到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期,马斯哈多夫开始服软,多次寻求与俄罗斯政府进行和谈。然而,这次,俄方坐镇的不再是叶利钦,换成了新上台的普京。结果,几次和谈的请求均遭到了普京的直接拒绝,还换回来一句狠话——“坐下谈不可能,对付你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于是,在大军压境的情形下,马斯哈多夫开始了逃亡生涯,途中被击毙。老马到底是如何提前见的真主,至今仍是个谜团,甚至出现了5种不同的版本。
1、保镖枪支走火。这是俄方官版说法。马斯哈多夫当时正处于紧密包围之中,俄联邦武装力量本打算将其活捉。但是,马斯哈多夫的一名保镖因为动作太过剧烈,不慎造成枪支走火,子弹正好击中了马斯哈多夫的要害,导致其当场死亡。
2、“俄武装部队突袭”说。
3、俄罗斯特工“暗杀”说。
4、“自杀”说。有人认为,马斯哈多夫决心不让自己被俄军活捉。因为,早被贴上恐怖分子标签的他深知一旦落入俄军手中,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因此命令保镖把自己打死。
总之,第二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的完胜告终。之后的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父子都是普京的“自己人儿”,尤其是小卡德罗夫,处处以普京的“小弟迷”自居。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罗夫都带领着车臣军民,宣誓效忠,激动的热泪盈眶。还曾在一次采访中激动地说,愿意为普京而死。
当然,我们说的第四位车臣总统非官版的卡德罗夫父子,这个“总统“要加个引号。
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巴萨耶夫为首的残余车臣分裂势力早就落魄的逃到了深山中打游击,俄军开始进山剿匪,这个”匪首“就是自封“总统”的巴萨耶夫。
消防员出身的巴萨耶夫被称为\"高加索之狼\",策划过各种惨烈的恐袭。比如,俄罗斯历史上最血腥的劫持人质事件——别斯兰事件。事件中有1200多人被劫为人质,最终造成333名人质死亡,958人受伤,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下图),是俄罗斯最严重的怖主义袭击事件。跟前面几位军校毕业的苏军高级军官或者儿童文学家相比,他的学历最低,大学阶段因为挂科太多,遭校方开除。
巴萨耶夫从不讳言自己的恐怖立场。他曾经叫嚣,如果俄罗斯不撤军,车臣战争将持续至少100年。他还宣称,所有俄罗斯平民都是其袭击的目标。甚至,2005年7月,他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高调承认自己的恐怖分子身份。
巴萨耶夫长期在印古什山区神出鬼没,跟俄军打游击。2006年7月10日,巴萨耶夫被自己队伍里的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炸死。俄罗斯方面宣称他是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特工周密计划好的特种清除行动,用定时炸弹送去提前见真主的,其中一名倒戈的恐怖分子是关键;而车臣叛军则马上跳出来否认,称他死于意外爆炸,当然,对所谓”意外“的发生,描述的漏洞百出。甚至还有说法,认为他是被叛军的其他派别暗杀的,死于内讧等等。
之后,多卡·乌马罗夫被推举为所谓的“车臣总统”,成了俄罗斯和车臣地方政府追杀的头号恐怖分子,在印古什山区过着东躲西藏的“总统生活”,直到2014年被俄特工炸死在外科手术台上(具体细节尚未解密)。至今仍建在的“首领”非常低调,躲在山林里,已经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