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目,单论这四个人的个人能力高低,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背景,嫡庶之分,看看他们做过的事,再看看当时人给他们的评价,就能估计出谁最适合当太子了。
↑李承乾有成为暴君的潜力↑
谢邀@萧晓四姑娘 。鲁班门前耍大斧了!就李世民这四个儿子而言,其中除了李恪之外,都是长孙皇后的嫡子。按照传长传嫡的传统,李承乾自然是当仁不让,也早早地被立为太子了。
就李承乾的能力而言,其德和位其实是匹配的。做事一开始也是符合圣意的。而且文虽不如李泰,武不如李恪。但是他却是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
但是李承乾有个最大的缺点,心态不好,逆商较差,最关键身体也不行。
所以当李世民对李泰恩宠日盛的时候,其实李承乾的危机感就爆发了。李承乾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身体不好,李世明却壮得跟头牛一样,他如此恩宠李泰,那就有极大的可能”以泰代己”。而等到长孙皇后死后,他搞了词政变,彻底把自己葬送了。
李泰的确会来事,本身自己文才卓绝,身边文人雅士还络绎不绝。升平之世,唐人好文才、爱诗篇。不要说李世民如此,整个世风亦如此。那么李世民是否有意让李泰代替李承乾呢?果然有!甚至废了李承乾之后,还曾经承诺了储位与他。
但是李泰虽然善于迎逢李世民,却不会笼络李世民身边靠武功打下天下的那帮重臣。而且李泰上位就意味着文官势力将来要掌握天下。那帮武人将无立足之地。所以便有了著名的褚遂良召对,轻轻松松地让李世民对李泰上位是否会引起兄弟残杀而担忧!因此李泰与储位无缘。
而就在李承乾和李泰鹬蚌相争的时候,最小的稚奴李治成了得利的渔翁。李治上位,不但是剩下的唯一选择,也是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最主要是李治不但年纪小,而且生性懦弱。各种势力觉得都可以左右得了他。
但就在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以后,李世民开始对李治不满意了,因为他觉得他死后李治根本左右不了朝局。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李恪。
李恪本身不是嫡出,而且是杨妃之子。所以李恪从来也没惦记过皇位,只是一心做个别人惹不起的郡王。
但是李世民不切实际的一个意外想法,竟然将他也葬送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说,稚奴不行啊,太弱了,你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把皇位传给李恪呢?
好吧,长孙无忌是什么人?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舅,他有个原则,立李承乾、李泰、李治都可以,唯独不能立非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个关系到他的权力和利益。
所以著名的”房遗爱造反案”中,李恪莫名奇妙被卷入,李恪因而遭受无妄之灾,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实在不知道李世民知道这一切背后真相的时候,是否还能在地下安睡?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