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吃的荔枝产自哪?广东、福建还是四川?

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产自那里,在国内有几个地方都争论不休。年青时常听大人说岭南荔枝送长安,当时广州有一个品种的荔枝叫妃子笑,自已都有点信,三十年前我阅读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17:42:26

先说结论:宋代及以前认为是岭南,即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红河三角洲。宋代以后,认为是巴蜀,及四川。

唐朝盛世,杨贵妃吃个荔枝,为何受到千古非议?荔枝是大家喜爱的水果,每当吃起,大家可能就会想起两个和它有关的历史典故。一个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贵妃,另一个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

杨贵妃今日有多种演绎

可苏轼吃荔枝是正面宣传,而同吃荔枝的杨贵妃却是反面教材,并且还饱受千古非议,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杨贵妃吃荔枝曾饱受批判

我们知道有一种荔枝叫做\"妃子笑\",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上面的唐诗。以今天的商家宣传来看,连贵妃都爱吃,能不好吃吗?这不仅没有任何对杨贵妃的批评,反而使杨贵妃成了为食品\"背书\"的权威。

而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牛顿被苹果砸、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宣传了某种道理,如华盛顿诚实认错、牛顿激发灵感等。可我们长大后却发现,这两个故事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所以把杨贵妃和荔枝联系起来,也只是为了宣传某种道理。

而这个所谓的\"道理\",便是杨贵妃与唐玄宗穷奢极欲,使得安禄山乘机作乱,酿成\"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杨贵妃也由此背上千古骂名,除了吃荔枝外,华清池一天三次沐浴、认安禄山为干儿子等各种典故也很多。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识,即杨贵妃是导致唐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杨贵妃形象在文人画中一直很\"胖\"

后世文人提起杨贵妃便痛心疾首。各种诗句中讲述开元、天宝时期总是先追忆繁华,然后笔锋一转便批评杨贵妃,最后感叹盛世不再。

最终,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便成为诗句中常用的典故,也常被用于警醒后人。

二、用驿站运荔枝是最大罪状

苏轼等后世文人,对杨贵妃吃荔枝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批评获得这些食物的渠道。用国家的驿站来运荔枝,是浪费了国家的公共财政。一个皇帝如果要想成为传统意义的\"好\"皇帝,必须抛弃个人的物欲。

盛唐疆域广阔,驿站发达

但古代的中国,并没有今天的全国市场渠道,皇帝要想获得某地特产,必须凭借上供或进奉。而荔枝保鲜不易,古代也没有今天的空运,驿站便成为最快速的渠道。

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是岭南产,还是四川产?自古便一直有争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新唐书》,都认为是岭南。而宋代以后,大多认为是四川。

四川的忠州、涪州(现重庆涪陵)都产荔枝,而杨贵妃又是四川人,自小吃荔枝,所以很可能吃的是家乡的特产。

影视作品中的杨贵妃

苏轼在《荔枝叹》中写道: \"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蔡襄著《荔枝谱》有云:\"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这些诗句和史料都证明,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确实来自四川。

重庆与长安(现西安城区及东西南郊)距离大概700多公里,唐朝驿马日夜可行300里(现124公里),所以杨贵妃要吃荔枝,五天内可以送达,比现在的很多快递还快。

这反倒印证了唐朝驿站的发达,和国力的强盛!

三、今天对杨贵妃愈加包容

相比中国文人对杨贵妃的批判,日韩的文人和老百姓反而特别喜爱杨贵妃。白居易在《长恨歌》写了她与唐玄宗的凄婉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日本人甚至认为马嵬坡死的是丫环,真正的杨贵妃东渡扶桑。

日本人心中的菩萨便是杨贵妃

在今天的多元化社会中,杨贵妃吃荔枝,已经不再备受批判,反而诠释了大唐盛世的繁荣与实力,也许这就是今人与古人思维的不同吧。

杨贵妃吃荔枝,到底是犯错,还是无辜受批?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