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卫国战争,如果莫斯科也失守了,苏联还有没有机会翻盘和赢得战争?

如果莫斯科失守,这意味着德国军队将会付出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最大的损失。。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之前斯大林曾经有过犹豫,是留在莫斯科还是前往大后方,最终斯大林认为他应该留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02:51:12

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倾向于曼施坦因的分析,那就是一旦莫斯科失守,苏联的卫国战争很可能失败,就算是最后苏联不被德国灭掉,也会被打成“残废”。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上图红线所连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三点一线其实就是卫国战争中苏联不能丢的绵亘防线。

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将重兵集团囤积在国境线,结果遭到德国的“破防”,被装甲部队闪电战直接打穿,导致卫国战争第一阶段苏联损失了大量的部队和武器,仅基辅合围战苏联就被俘超过65万人。

假如苏联不能守住第二道防线,再次出现像战争初期的情况,那么即便苏联占据人力和地理优势,也很难承受这样的损失,卫国战争真的就可能走向失败。

而苏联的第二道防线其实就是上图所示的红线。

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背后就是乌拉尔工业区,苏联将大量功业搬迁到这一地区,防线突破后,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可以直接攻入苏联最后的核心区域。

另外,上图还有一个重要战略区域没有标识出来,那就是斯大林格勒南方的粮食、石油、煤炭产地,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地区。

后来希特勒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目的就是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进而控制这一片战略物资地区。

所以,苏联的这道红色防线对于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条北起列宁格勒波罗的海,南到斯大林格勒直达里海的防线,中间的支撑点就是莫斯科。

莫斯科作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有铁路和公路横贯其中,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背后就是伏尔加河,通过这条大河,苏联人可以肆意的南北调动自己的部队,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靠着一个河滩码头为支撑点,苏联人源源不断的将部队输送到城市中,最终守住了斯大林格勒。

按照曼施坦因的说法,苏联人之所以可以在1942到1943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屡战屡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莫斯科交通枢纽作用,他在《失去的胜利》中总结这一点,他认为德国在1941年没有全力拿下莫斯科(当时为了包围基辅的苏军,德军一部南下配合作战,这是导致莫斯科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失误,这个失误直接导致后来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人可以将自己的战略预备队南北调动,到处“补漏”。

曼施坦因认为,假如1941年拿下了莫斯科,那么就等于将苏联南北拦腰切断,这对于苏联将是致命的。

丢莫斯科则彻底丢掉苏联第二道国防线,丢掉第二道国防线则失去南方战略物资基地,失去乌拉尔工业区的屏障,失去这些以后,苏联基本就残废了。

从政治角度看,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是红色政权的象征,是当时全世界共产党心目中的圣地。

这个地方一旦被攻破,巨大的象征意义将极大鼓舞纳粹德国,而重创苏联和共产国际。

或许有人会拿国民政府丢掉南京但是西迁继续抗战为例进行反驳,但其实当时两个国家没有可比性。

国民党作为一个世俗化政党,对于意识形态的强调远不如苏维埃,可以说苏共就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生命之本立国的政党。

一旦丢掉莫斯科,则整个卫国战争的士气遭到打击是必然的结果,到时候苏联境内的各邦国会产生动摇,整个苏联就会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上的失败对于苏共来说其实比军事上的失败更加致命。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