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洗白什么?顺治的死有几大疑点,至今无法解释。你为何偏偏要说成是“正常死亡”?那就请你来解释这几大疑点吧!
1661年正月初六,新年的欢乐祥和笼罩着整个京城。却在夜里子时,深
你想洗白什么?顺治的死有几大疑点,至今无法解释。你为何偏偏要说成是“正常死亡”?那就请你来解释这几大疑点吧!
1661年正月初六,新年的欢乐祥和笼罩着整个京城。却在夜里子时,深宫却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帝崩逝。
人们疑惑不解:顺治帝一向身体强健,平时无恙,却走得毫无征兆。
可让人更觉蹊跷的是:清史《清世祖实录》对顺治帝关于“死”的记载仅11个字:“丁巳(注:天干地支纪年法。即1661年),夜,子时,上崩于养心殿”。三天后,不满8岁的“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大帝)。
这很不寻常,对于一个帝王关乎死去的大事,却以寥寥11字敷衍了事,连清宫档案中竟也只字未提。
300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了,顺治帝的死因仿佛永远地尘封了。无数史学家们根据自己得到的枝桠片段,分别作出自己的判断。
①“欲爱不能,伤心欲绝,抑郁而死”
“董小宛”是江南八大名妓之一。清军南下打到南京时,对董小宛一见倾心。于是将其带回北京,纳为“妾”,后被封为显赫的“贵妃”。
孝庄皇太后却对董小宛极为不满,找个机会杀害了董小宛。顺治帝忧郁成疾,不治而亡。
②“遁入空门”说法——
1651年,顺治14岁。有一次在“遵化”打猎时,认识了一位法号叫“别山”的法师,从此与佛教就接下了不解之缘。
20岁时,在京师“海会寺”会见了高僧“憨璞”。从此对佛教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有一次对北京“天童寺”的主持“木陈忞”说:“朕猜想我的前身一定是个僧人,所以现在一见到佛家寺院,就不想再回家了。要不是怕皇太后掂念,我早就出家了”。
本早有出家之心。现在董妃已死。他更伤心欲绝,无心朝政。既然佛家是一个好去处,他决定皈依佛门
证据支撑——
①“吴梅村”是“娄东诗派”开创者,曾在朝中任职。
人们从吴梅村的大量诗句中似乎找到了顺治去向的蛛丝马迹。比如:“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人们猜想诗中“陛下”就是“顺治帝”。
又有“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注:传说王母娘娘有一侍女名叫“双成”,其全名叫“董双成”)。
又有“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大家现在猜个“字谜”:“千里草”是不是合成一个“董”字?
又有“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指的里佛教圣地五台山)。
大家对吴梅村的诗文拾掇串联,是不是吴梅村在暗示:顺治帝其实并未死去,而是前往五台山出家了。
但由于此事太过敏感,身处朝廷的她对此事不便言明。于是便将两人的爱情故事隐晦地记录在诗文当中。
证据②: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去五台山礼佛。而此类活动原本可以就在北京举行,却偏偏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去五台山。这是不是皇太后思儿心切,寻找机会来看望出家的儿子了?
证据③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因逃得太匆忙,器具不够,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据说这些器具与宫廷用具极为相似。五台山哪来的宫廷用具?是不是当年顺治帝所使用的?
以上三个原因,能支撑“顺治帝是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的说法吗?
说法③:死于“天花”:
《清世祖实录》对顺治帝死前的最后一处记述是:“初二,帝感不适”。
初二至初六,短短五天时间,就从“不适”,病情急转直下,以至不治。但病因却只字未提。
当时有传出“顺治帝染上天花”。据一本叫“张宸”的官员在随笔日记本中写道:“正月初七这一天(顺治帝死后第二天),朝廷传谕民间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而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对于“天花”的记述,《张氏医通》是这样描述的:“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
据王熙的《自撰年谱》中记载:顺治帝临死前口授遗诏,并开列出自己的十四条罪状。
而从“天花”的病症推断,顺治帝临死前不可能神志清醒,又怎么可能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并口授遗诏?
说法④:死于郑成功的炮击中。
由于郑成功的墓葬被挖掘,人们发现了一本《延平王起义实录》,里面记述了:顺治帝亲征郑成功起义军,被炮击毙。
这次厦门之战,的确有许多王公大臣、贵族等高级将领。但是①对于此次征战人员的名单都没有详细记载。加上那时的通迅业不发达。被炮击中的人员中,有没有顺治帝也无从考证。
②这只是郑成功的后人郑梦彪的手抄本,只能作为历史参考,不如正史的可信度。
以上四种,不同的史学家做出各不相同的判断。但至今为止,没有哪一方观点站在上风。
这么多疑点,你能作出解释吗?既然解释不了,为何偏偏又说是“正常死亡”?你是想洗白什么吗?
对于顺治帝的死因,或许是某一特殊的因素,清朝出于特殊的考虑,不得不刻意隐瞒真相。但又不可胡乱找个“死因”来搪塞。因为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来圆谎,那样就更加说不清道不明了。所以干脆就短短的11字:“丁巳,夜,子时,帝崩于养心殿”。但这却给后人无限的猜想。
中华之明是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但上下5000年,谁也保证不了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斑点。
是亮点,你也抹不黑!是斑点,你也洗不白!对于平民百姓,我们只是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史学家们,也只是在寻找历史的真相。无需抹黑,也无需洗白!
紫禁城300多年以前没有给我们答案。30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依然沉默无语。他永远尊贵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保持着那份威严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