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近体诗的古韵新韵之争?

感谢盛情邀请。
对近体诗而言,在中华新韵出现之前,大家都是按平水韵来写诗的。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采用平水韵创作的诗如果要朗读,采用普通话的现代中国人就会出现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1 22:20:47

感谢盛情邀请。

对近体诗而言,在中华新韵出现之前,大家都是按平水韵来写诗的。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采用平水韵创作的诗如果要朗读,采用普通话的现代中国人就会出现读音与平仄不符的情况,即使是很多自称比较接近唐朝发音的方言也不例外。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语言经过长期融合、吸收、演变,已和唐朝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区别,甚至可以确认我们已经丢失了唐朝的发音。

中华新韵以普通话为基础,便于大家记忆平仄和压韵,对于推广诗词,让更多的人参与诗词创作有着很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新韵和平水韵,我认为并不存在争夺的情况,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新韵或平水韵。

新韵与平水韵就像今天和古代的美女,各有各的千娇百媚、仪态万方。

就我个人有言,则是两者兼顾。初学采用中华新韵,中期用水平韵,最近这一年则坚持采用双韵,即同时符合新韵和平水韵,虽然颇有些难度,但也不失为一种古今结合的好方法。

在此发两首本人近作,以飧各位读者。

双韵七绝《天宽海瀚美沙行》

椰树白沙衔碧漾,孤舟破浪射闲云;

清风拂我襟怀阔,颈入灵霄探帝君。

碧漾: 绿波荡漾。

双韵七律《侬今葬花人笑痴》

落红入盏惊秋冷,化碧融箫泣夜长,

方趁痴风亲玉指,已随梦雨谢岩廊,

留芳未似薰茶蕊,衬色难如点鬓妆,

竹泪荷锄谁忍殓,闺中寂寞女儿香。

落红: 落花。化碧:鲜血化为碧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