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企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不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式都按照企业模式来设定,以效益和利润为先导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表面怎么看都是企业。可实际上它又区别于一般企业,在很多
你好,国企高管不再明确个人的行政级别,但会参照某个行政级别进行管理、等同使用,享受相应的待遇。
首先,介绍一下国企高管的有关情况。
早在十几年前,中央就已经发文明确,国企都要全面去行政化,不再明确行政级别。相应的,国企的管理人员也取消了相应的行政级别。
但是,国企作为国有的企业,高管也属于国家干部,要遵循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会由相应层级的党委、组织部进行管理。
同时,根据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国企高管可以办理调任手续到党政机关担任公务员领导,公务员也可以交流到国企任职,是可以双向交流使用的。
因此,准确来说,国企高管个人并不会明确行政级别,但是,相应层级的党委、组织部会参照某个行政级别进行管理,享受某个行政级别的待遇,按照某个行政级别进行交流使用、提拔任免。
那么,各级国企管理人员都对应哪个层级的行政级别呢?
第一,介绍一下县属国企。
一般而言,县属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都对应正科级,副总经理等副职都对应副科级,由县委进行管理、任免,县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信息。
所以,县属国企的董事长既可以交流到县直机关担任局长一职,也可以直接提拔副县长等副处级职务。
第二,介绍一下市属国企。
同理,市属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一般都对应正处级,副总经理等副职都对应副处级,由市委进行管理、任免,市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市属国企、县属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由国企自身管理的,一般很难交流到党政机关任职。
第三,介绍一下省属国企。
大部分省属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对应正厅级,副职对应副厅级,由省委进行管理、任免,省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信息。
但是,也有小部分省属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对应副厅级,副职对应正处级,由省委、省委组织部进行管理、任免。
但是,到了省属国企这一层级,其中层管理人员也会对应正处级、副处级,可以交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直接拥有相应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并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
最后,介绍一下央企的有关情况。
狭义的央企是指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监管的96家实业类企业。
广义的央企还会包括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26家中央金融企业、4家中央文化企业、5家实业类企业(国家铁路集团、邮政集团、烟草总公司、南水北调集团、北大荒集团)。
这些央企其实分为两个层级:
第一种就是俗称的“副部级”央企,官方名称叫做“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中央任免,按照副部级干部进行配备、管理、交流使用。
同时,副总经理等副职会参照副部级国家局的副局长,也列入中管干部的范畴,由中组部进行管理、任免,对应“中管正厅(局)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央企的总部机关、省级公司、子公司也会参照正厅级进行设置,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比照厅级和处级进行管理,也可以交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职。
虽然省公司的老总和总公司的副职都对应正厅级,但前者由央企自身管理,后者由中组部管理,待遇差距明显。
最直观的差别就是,近几年有不少“副部级”央企的副职交流到地方、提拔为副省长,而省公司的老总一般只能交流担任厅级职务。
第二种就是俗称的“正厅级”央企,董事长、总经理由国资委党委任免,具体由企干二局负责,按照正厅级干部进行配备、管理、交流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正厅级”央企的有些子公司也是参照厅级进行配备的,例如,中国中铁是正厅级央企,旗下中铁一局、中铁二局等企业的正职也参照厅级。
不过,在央企内部,仍然会有一级正职、一级副职、二级正职、二级副职等职务之分。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