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西周和春秋时的兵制。当时实行乡遂制度,也实行国野制度。所谓的“国”,指的是都城及国都附近的四郊,“野”就是郊以外的地方。按照这种区域划分,在国以外和郊以内设置了
首先要说西周和春秋时的兵制。当时实行乡遂制度,也实行国野制度。所谓的“国”,指的是都城及国都附近的四郊,“野”就是郊以外的地方。按照这种区域划分,在国以外和郊以内设置了六乡,在郊外、野以内设置了六遂,六遂包括了卿大夫的采邑。住在国和四郊的人,被称为国人,住在野的人称为野人。国人和野人,其责任不同,义务也不一样,国人有服兵役的义务,其实确切来讲,服兵役更像一种权利,野人是没有的,他们不能服兵役。贵族毫无疑问都属于需要服兵役的群体,杨宽先生在《古礼新探》中分析冠礼三次加冠的象征意义,就认为第二次加皮弁冠,是赋予贵族以服兵役的权力。既需服兵役,自然也要学习与战争相关的技能,驾车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主要作战方式,都是以车战为主。通常是两队人马,两队战车,相互冲锋一次,胜负基本就定了。春秋时期的大战,比如城濮之战和邲之战,其持续过程其实都是相当短暂的,这也和车战的特点及当时的战争风气有关。那么既然是以车战为主,自然需要学习怎么驾车。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祭祀(也可以扩大化概括为礼),二是兵事,六艺其实都与这两者有关。其中射和御更是与兵事直接相关。
我始终认为,六艺其实都是相当实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