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夫人三娘子,主持蒙古政务三十年,推行睦邻亲善,对融洽蒙、汉、藏民族关系做出了特殊贡献,是位令人敬仰巾帼英雄。
三娘子(1550——1613)又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号三娘子,蒙
要评价一个人物,必须了解此人的一生,只有这样才能理性客观。但许多人对蒙古三娘子并不熟悉,所以在对她进行评价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这位巾帼英雄的一生。听名字就知道,这位“三娘子”是蒙古人,但她活跃的年代是明朝的嘉靖至万历年间。三娘子“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出身草原的她注定不平凡。要想了解三娘子的成就,必须知道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三娘子是瓦剌奇喇古特部王后之女,20岁时因与“黄金家族”联姻而成为了蒙古阿拉坦汗的王妃。
也就是说,三娘子是瓦剌人的女儿、蒙古人的媳妇儿。成为了蒙古大汗的王妃之后,三娘子也成为了丈夫的左膀右臂,辅佐他扩展疆土、发展经济。三娘子不仅是贤内助,更是一员沙场猛将。当蒙古与瓦剌起了冲突后,三娘子毅然随夫出征娘家瓦剌。三娘子的这一举动在蒙古人看来大义凛然,所以阿拉坦汗对她十分宠爱和器重,大小国事都听取她的意见。阿拉坦汗一边向明朝称臣朝贡骗赏赐,一边又纵兵抢掠明朝边境,以至于明朝政府决定对蒙古实施贸易制裁。
阿拉坦汗出使明朝的使者在嘉靖皇帝面前飞扬跋扈被杀之后,明朝与蒙古的关系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此后阿拉坦汗亲率蒙古铁骑直逼北京城下,在周边州府大肆劫掠。而明朝政府在严嵩一党的把持之下,与阿拉坦汗达成了开辟互市贸易的协议。但即便是如此,阿拉坦汗还是不愿意遵守,不久之后再次挑起战端。此后明蒙双方陷入了持续20多年的战争状态,在明军的打击之下,蒙古军损失惨重、生产活动也进入停滞。外患也导致了内忧,阿拉坦汗向明朝称臣的举动,让其他出身“黄金家族”的部落对他的汗位蠢蠢欲动。
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三娘子站了出来。她力排众议,主动与明朝政府和好。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明蒙双方终于在隆庆五年(1571年)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战火平息之后,塞外草原再次出现了一派祥和、安定、繁荣的景象。史载:“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和平给明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所以三娘子也致力于维护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她的努力和成就使得草原各部落对她心服口服,她的威望甚至超过了丈夫阿拉坦汗。
此后的边境上常常可以看到两族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场景。因为她的这份功劳,明政府特地赐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万历十年(1582年)阿拉坦汗逝世,三娘子依蒙古风俗被继任大汗乞庆哈收继,乞庆哈死后再嫁其子扯力克。三娘子一生侍奉了三任顺义王,她手握蒙古重兵数十年,但她却守护着汉蒙两族数十年的和平。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娘子病卒,享年62岁,明朝遣使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评价:
三娘子一生执政30多年,始终守护着汉蒙两族的和平。她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顺应了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汉蒙两族的友好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她执政期间重用汉人,积极学习汉民族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草原各部的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三娘子是一位巾帼英雄,她有勇有谋、深明大义,是和平的缔造者与捍卫者。傅增湘先生的一首《咏昭君墓》,或许就是对三娘子最好的评价:
麟阁云台盖世勋,论功一例逊昭君。
若从边塞争芳烈,顺义夫人亦不群。